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0-20页 |
1.1 苯系物增溶有机废水的治理 | 第10-12页 |
1.1.1 苯系物有机废水 | 第10页 |
1.1.2 胶束增溶苯系物 | 第10-11页 |
1.1.3 苯系物增溶有机废水的特点 | 第11页 |
1.1.4 常规处理技术 | 第11-12页 |
1.2 活性炭吸附技术 | 第12-14页 |
1.2.1 稻壳炭简介 | 第12-13页 |
1.2.2 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 第13-14页 |
1.2.3 活性炭的应用 | 第14页 |
1.3 TiO_2光催化氧化技术 | 第14-17页 |
1.3.1 TiO_2的性质 | 第15页 |
1.3.2 TiO_2的制备 | 第15-16页 |
1.3.3 TiO_2的改性 | 第16-17页 |
1.4 复合型材料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 | 第17-18页 |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2.1 实验药品 | 第20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3 TiO_2/PC-CS材料的制备 | 第21-23页 |
2.3.1 PC材料的制备 | 第21页 |
2.3.2 PC-CS材料的制备 | 第21-22页 |
2.3.3 TiO_2/PC-CS材料的制备 | 第22-23页 |
2.4 TiO_2/PC-CS材料的表征 | 第23-24页 |
2.4.1 接触角 | 第23页 |
2.4.2 傅立叶红外光谱 | 第23页 |
2.4.3 X射线衍射 | 第23页 |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3-24页 |
2.4.5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24页 |
2.5 表面活性剂对甲苯的增溶性能 | 第24-25页 |
2.5.1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 第24页 |
2.5.2 增溶量的测定 | 第24页 |
2.5.3 标线的测定 | 第24-25页 |
2.6 复合材料对甲苯增溶废水的吸附实验 | 第25页 |
2.6.1 吸附实验 | 第25页 |
2.6.2 吸附动力学 | 第25页 |
2.7 复合材料对甲苯增溶废水的吸附等温线和热力学 | 第25-26页 |
2.7.1 吸附等温线 | 第25-26页 |
2.7.2 吸附热力学 | 第26页 |
2.8 复合材料对甲苯增溶废水的光催化降解 | 第26-28页 |
2.8.1 光催化降解过程 | 第26-27页 |
2.8.2 光催化降解产物分析 | 第27-28页 |
2.9 温度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 第28页 |
2.10 复合材料的循环使用性能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9-56页 |
3.1 TiO_2/PC-CS材料的表征 | 第29-33页 |
3.1.1 接触角 | 第29页 |
3.1.2 傅立叶红外光谱 | 第29-30页 |
3.1.3 X射线衍射 | 第30-31页 |
3.1.4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1-32页 |
3.1.5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32-33页 |
3.1.6 小结 | 第33页 |
3.2 表面活性剂对甲苯的增溶性能 | 第33-38页 |
3.2.1 K12增溶甲苯 | 第33-35页 |
3.2.2 TX-100增溶甲苯 | 第35-36页 |
3.2.3 AES增溶甲苯 | 第36-38页 |
3.2.4 小结 | 第38页 |
3.3 复合材料对甲苯增溶废水的吸附动力学 | 第38-41页 |
3.3.1 复合材料对K12增溶甲苯的吸附动力学 | 第38-39页 |
3.3.2 复合材料对TX-100增溶甲苯的吸附动力学 | 第39-40页 |
3.3.3 复合材料对AES增溶甲苯的吸附动力学 | 第40页 |
3.3.4 小结 | 第40-41页 |
3.4 复合材料对甲苯增溶废水的吸附等温线和热力学 | 第41-44页 |
3.4.1 复合材料对K12增溶甲苯的吸附等温线 | 第41页 |
3.4.2 复合材料对TX-100增溶甲苯的吸附等温线 | 第41-42页 |
3.4.3 复合材料对AES增溶甲苯的吸附等温线 | 第42-43页 |
3.4.4 复合材料对表面活性剂增溶甲苯的吸附热力学 | 第43-44页 |
3.4.5 小结 | 第44页 |
3.5 复合材料对甲苯增溶废水的光催化降解 | 第44-54页 |
3.5.1 复合材料对K12增溶甲苯的光催化降解 | 第44-47页 |
3.5.2 TiO_2/10%(PC-CS)对TX-100增溶甲苯的光催化降解 | 第47-50页 |
3.5.3 TiO_2/10%(PC-CS)对AES增溶甲苯的光催化降解 | 第50-52页 |
3.5.4 光催化降解产物分析 | 第52-54页 |
3.5.5 小结 | 第54页 |
3.6 温度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 第54-55页 |
3.7 双功能微区复合材料的循环使用性能 | 第55-56页 |
4 结论 | 第56-58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56-57页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57页 |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57-58页 |
5 展望 | 第58-59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8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