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2-13页 |
一、肱骨远端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其有效性验证 | 第13-21页 |
1.1 研究资料和设备 | 第13页 |
1.1.1 研究资料 | 第13页 |
1.1.2 研究设备 | 第13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1.2.1 临床资料收集 | 第13页 |
1.2.2 建立肱骨三维模型 | 第13-15页 |
1.2.3 建立肱骨几何模型 | 第15-16页 |
1.2.4 建立肱骨远端有限元模型 | 第16-17页 |
1.2.5 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 | 第17页 |
1.3 结果 | 第17-18页 |
1.3.1 肱骨远端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 第17-18页 |
1.3.2 肱骨远端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 第18页 |
1.4 讨论 | 第18-20页 |
1.4.1 有限元分析在骨科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2 肱骨远端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其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19-20页 |
1.5 小结 | 第20-21页 |
二、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 第21-31页 |
2.1 研究资料和设备 | 第21页 |
2.1.1 研究资料 | 第21页 |
2.1.2 研究设备 | 第21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2.2.1 建立肱骨远端骨折的几何模型 | 第21-22页 |
2.2.2 建立肱骨远端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几何模型 | 第22-23页 |
2.2.3 建立肱骨远端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有限元模型 | 第23-24页 |
2.2.4 定义有限元模型的约束条件及载荷 | 第24页 |
2.2.5 评价标准 | 第24页 |
2.3 结果 | 第24-28页 |
2.3.1 肱骨远端骨折不同固定方式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4-25页 |
2.3.2 不同加载模式下各组内固定物应力情况 | 第25-26页 |
2.3.3 不同加载模式下各组骨折块位移情况 | 第26-28页 |
2.4 讨论 | 第28-30页 |
2.4.1 肱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 第28-29页 |
2.4.2 本研究结果的具体分析及临床意义 | 第29页 |
2.4.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9-30页 |
2.5 小结 | 第30-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34-35页 |
综述 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35-43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