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1.2.1 系统中存在的干扰 | 第10-13页 |
1.2.2 干扰对齐技术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 | 第16-19页 |
第2章 干扰对齐技术理论分析 | 第19-32页 |
2.1 干扰对齐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2.2 干扰对齐关键技术 | 第21-23页 |
2.2.1 信道状态信息 | 第21-22页 |
2.2.2 预编码 | 第22-23页 |
2.3 干扰对齐实现方式 | 第23-26页 |
2.4 干扰对齐性能增益 | 第26-31页 |
2.4.1 自由度 | 第26-27页 |
2.4.2 干扰对齐自由度 | 第27-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RCRM-UC干扰对齐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 第32-53页 |
3.1 系统模型 | 第32-34页 |
3.2 干扰对齐的可行性条件 | 第34-37页 |
3.2.1 对齐的可行性 | 第34-35页 |
3.2.2 对齐的对偶性 | 第35-37页 |
3.3 干扰对齐的实现算法 | 第37-42页 |
3.4 基于秩约束的RCRM-UC干扰对齐算法 | 第42-48页 |
3.4.1 秩约束算法的提出 | 第42-43页 |
3.4.2 RCRM-UC算法的空间约束与推导 | 第43-45页 |
3.4.3 RCRM-UC算法的核范估计与设计 | 第45-48页 |
3.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NBS-RCRM-UC干扰对齐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 第53-70页 |
4.1 天线选择技术性能研究 | 第53-54页 |
4.1.1 天线选择技术的优势 | 第53页 |
4.1.2 天线数目对干扰对齐的性能影响分析 | 第53-54页 |
4.2 天线选择方案的分析与验证 | 第54-62页 |
4.2.1 天线选择方式的分析与确定 | 第54-57页 |
4.2.2 天线选择算法的探讨与验证 | 第57-62页 |
4.3 基于天线选择的NBS-RCRM-UC算法 | 第62-66页 |
4.3.1 NBS-RCRM-UC算法的天线选择 | 第63-65页 |
4.3.2 NBS-RCRM-UC算法的干扰对齐与设计 | 第65-66页 |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6-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70-71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