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完善我国互联网治理体系问题的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导论第13-17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3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3 文献综述第14-15页
    1.4 研究框架第15-17页
第2章 当前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内涵第17-29页
    2.1 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情况第17-20页
        2.1.1 互联网接入情况第17-18页
        2.1.2 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情况第18-19页
        2.1.3 智能终端发展情况第19-20页
    2.2 互联网治理情况第20-27页
        2.2.1 网络安全法律体系日臻完备第21-22页
        2.2.2 个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初步形成体系第22-23页
        2.2.3 网络新闻信息内容规制力度增强第23-25页
        2.2.4 互联网产业监管全面升级第25-27页
    2.3 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内涵第27-29页
第3章 当前我国在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29-50页
    3.1 互联网法治建设存在不足第29-31页
        3.1.1 互联网法治水平较低第29页
        3.1.2 网络安全的立法体系滞后第29-31页
        3.1.3 缺乏有力的监督和事后监管没有形成监管机制上的合力第31页
    3.2 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第31-36页
        3.2.1 网络安全风险仍然突出第31-33页
        3.2.2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人才存在缺口第33-36页
    3.3 内容管理效率较低第36-37页
        3.3.1 互联网内容管理存在“九龙治水”的现象第36-37页
        3.3.2 网络内容失范相对严重第37页
    3.4 政务媒体网上传播力、影响力仍待提高第37-38页
        3.4.1 部分政务微博存在内容匮乏、关注度不高等问题第38页
        3.4.2 “僵尸”“面子”微信号频现,影响政府权威性第38页
    3.5 互联网新型业态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新了挑战第38-41页
    3.6 网络舆情工作存在诸多风险第41-50页
        3.6.1 网络舆情的定义和分类第41-42页
        3.6.2 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第42-45页
        3.6.3 网络舆情事件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第45-47页
        3.6.4 当前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常见问题第47-50页
第4章 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对策第50-66页
    4.1 推进完善互联网法治建设第50-52页
        4.1.1 引入社会组织参与互联网法治建设第50-51页
        4.1.2 尝试引入“通知和删除”规则第51页
        4.1.3 成立专门机构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第51-52页
    4.2 塑造政府良好形象第52-57页
        4.2.1 政府部门在宣传、信息工作中应当树立的互联网思维第52-53页
        4.2.2 新时代政府角色定位第53-54页
        4.2.3 提高舆情处置工作能力,形成工作机制第54-57页
    4.3 创新政府规制方式第57-60页
        4.3.1 适应技术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第58页
        4.3.2 立足服务创新,保障技术发展造福大众第58-59页
        4.3.3 强化机制创新,发挥公民和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第59-60页
    4.4 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网信人才培养第60-64页
        4.4.1 完善支持大数据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60-63页
        4.4.2 做好网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第63-64页
    4.5 加快网络文化建设第64-66页
第5章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7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海LH11-1礁灰岩油藏高含水期增产措施优化研究
下一篇:固井井口远程控制系统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