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农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概述和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概述 | 第19-22页 |
2.1.1 农业机械化的含义 | 第19页 |
2.1.2 农业机械化的实质 | 第19-20页 |
2.1.3 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 | 第20-21页 |
2.1.4 农业机械化的制约因素 | 第21-22页 |
2.2 农业机械化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 第22页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4页 |
3 依兰农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 第24-34页 |
3.1 依兰农场农业发展的现状 | 第24-26页 |
3.1.1 农业发展的自然情况 | 第24页 |
3.1.2 农业发展的数量水平 | 第24-25页 |
3.1.3 农业发展的质量水平 | 第25-26页 |
3.2 依兰农场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 第26-34页 |
3.2.1 农业机械装备水平 | 第26-28页 |
3.2.2 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 | 第28-29页 |
3.2.3 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 | 第29-30页 |
3.2.4 农业机械化经营效益 | 第30-32页 |
3.2.5 农业机械化购置补贴 | 第32-34页 |
4 依兰农场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4-40页 |
4.1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 | 第34-36页 |
4.1.1 农业机械的“大”“小”结构失衡 | 第34-35页 |
4.1.2 动力机械的配套农业机械少 | 第35-36页 |
4.2 农业机械设备落后 | 第36-37页 |
4.2.1 农业科技创新不足 | 第36页 |
4.2.2 农机资金投入不足 | 第36-37页 |
4.3 农机人才队伍建设滞缓 | 第37-38页 |
4.3.1 从业人员减少 | 第37页 |
4.3.2 农机人员素质低 | 第37-38页 |
4.4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完善及执行缺乏监管 | 第38-40页 |
4.4.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率低 | 第38页 |
4.4.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缺乏有效监管 | 第38-40页 |
5 国内农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 第40-44页 |
5.1 国内农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40-43页 |
5.1.1 友谊农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40-41页 |
5.1.2 八五二农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41-42页 |
5.1.3 龙亢农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42-43页 |
5.2 国内农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 第43-44页 |
6 依兰农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 第44-48页 |
6.1 引导农机装备结构优化 | 第44-45页 |
6.1.1 促进农机装备结构布局调整 | 第44页 |
6.1.2 强化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 第44-45页 |
6.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及资金投入 | 第45-46页 |
6.2.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 第45页 |
6.2.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 第45-46页 |
6.3 加强农业机械人才队伍建设 | 第46-47页 |
6.3.1 引进农机化人才 | 第46页 |
6.3.2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 | 第46-47页 |
6.4 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 | 第47-48页 |
6.4.1 加强农机补贴管理 | 第47页 |
6.4.2 加强农机补贴的监管力度 | 第47-48页 |
7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