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25页 |
1.1 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简介 | 第12-16页 |
1.1.1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大型化 | 第12-13页 |
1.1.2 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出现的问题 | 第13-16页 |
1.2 并联外回路中气固流动行为研究 | 第16-23页 |
1.2.1 并联分离器内流动不均匀研究 | 第16-21页 |
1.2.2 化工反应器外回路流动不稳定行为研究 | 第21-2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适应于不同床高的循环流化床内压力平衡模型 | 第25-38页 |
2.1 引言 | 第25-28页 |
2.2 循环流化床内压力分布 | 第28-32页 |
2.2.1 提升管压降 | 第28-30页 |
2.2.2 分离器压降 | 第30页 |
2.2.3 返料阀压降 | 第30-31页 |
2.2.4 立管压降 | 第31-32页 |
2.3 模型计算的思路 | 第32-33页 |
2.4 模型验证 | 第33-35页 |
2.5 提升管高度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 | 第35-37页 |
2.6 小节 | 第37-38页 |
第3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并联分离器内气固流动不均匀特征 | 第38-51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M型布置并联分离器内气固流动不均匀行为 | 第38-43页 |
3.2.1 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简介 | 第38-39页 |
3.2.2 并联分离器的运行性能差异 | 第39-41页 |
3.2.3 返料流率的分布特征 | 第41-42页 |
3.2.4 分离器阻力特性对并联分离器压降分布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 H型布置并联分离器内气固流动不均匀行为 | 第43-50页 |
3.3.1 6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简介 | 第43-44页 |
3.3.2 炉内温度分布差异 | 第44-47页 |
3.3.3 返料灰温分布差异 | 第47-50页 |
3.4 小节 | 第50-51页 |
第4章 分离器阻力特性对并联分离器内多重解域的影响 | 第51-64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分离器阻力特性 | 第51-56页 |
4.3 并联双分离器内气固流动的控制方程组 | 第56-57页 |
4.4 多重解域对并联分离器压降的影响 | 第57-58页 |
4.5 分离器阻力特性对多重解域的影响 | 第58-61页 |
4.5.1 提升管出口颗粒浓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4.5.2 拐点处颗粒浓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4.6 多重解域的三种分布状态 | 第61-63页 |
4.7 小节 | 第63-64页 |
第5章 并联外回路内流动不稳定行为实验研究 | 第64-80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实验 | 第64-69页 |
5.2.1 实验装置 | 第64-66页 |
5.2.2 测量方法 | 第66-68页 |
5.2.3 实验工况 | 第68-69页 |
5.3 外回路流动不稳定行为 | 第69-73页 |
5.3.1 压降波动 | 第69-72页 |
5.3.2 立管底部松动风量波动 | 第72-73页 |
5.4 提升管和分离器的压降分布 | 第73-76页 |
5.4.1 提升管内压降分布 | 第73-75页 |
5.4.2 并联分离器的压降分布 | 第75-76页 |
5.5 返料阀横段内不稳定气固流动行为分析 | 第76-79页 |
5.6 小节 | 第79-80页 |
第6章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外回路流动不稳定行为的机理建模及分析 | 第80-101页 |
6.1 引言 | 第80页 |
6.2 物料平衡 | 第80-84页 |
6.2.1 炉膛内物料粒径分布 | 第81-83页 |
6.2.2 立管内物料粒径分布 | 第83-84页 |
6.3 返料阀横段的阻力特性 | 第84-86页 |
6.4 模型的主要假设及特点 | 第86-87页 |
6.5 分析对象 | 第87-89页 |
6.6 外回路流动不稳定行为分析 | 第89-92页 |
6.7 影响因素分析 | 第92-100页 |
6.7.1 流化风速的影响 | 第92-94页 |
6.7.2 投煤量的影响 | 第94-96页 |
6.7.3 分离效率的影响 | 第96-97页 |
6.7.4 给煤粒径的影响 | 第97-100页 |
6.8 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01-103页 |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01页 |
7.2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 | 第101-102页 |
7.3 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