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水文地球化学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白垩系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及循环规律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目录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8页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5页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第15-23页
     ·地下水循环研究第23-24页
     ·鄂尔多斯盆地水文地质研究程度第24-25页
     ·主要存在问题第25页
   ·文章研究内容第25-26页
   ·拟采取的技术路线第26-27页
   ·创新点第27-28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28-40页
   ·交通位置第28页
   ·气象第28-34页
   ·水文第34-37页
   ·生态环境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第40-62页
   ·地形地貌第40-45页
   ·地下水流系统特征第45-61页
     ·主要含水岩组特征第45-57页
     ·含水层系统结构特征第57-58页
     ·地下水水流系统特征第58-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第62-77页
   ·水化学样品的采样位置及测试方法第62-64页
     ·样品采集位置第62页
     ·取样及分析测试方法第62-64页
   ·地下水水化学成分演化特征第64-70页
     ·地下水TDS与各主要离子相关性分析第64-66页
     ·各含水层地下水水化学矿化度分区第66-70页
   ·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布特征第70-76页
     ·萨拉乌苏组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布特征第70-71页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布特征第71-73页
     ·中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布特征第73-74页
     ·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布特征第74-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五章 聚类分析方法对水化学特征的研究第77-92页
   ·聚类分析方法的介绍第77-79页
     ·聚类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第77-78页
     ·聚类分析方法在水化学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及其实现方法第78-79页
   ·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聚类分析第79-83页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数据的聚类计算结果第79-81页
     ·讨论第81-83页
   ·中层地下水化学成分聚类分析第83-87页
     ·中层地下水水化学数据聚类计算结果第83-85页
     ·讨论第85-87页
   ·深层地下水化学成分聚类分析第87-91页
     ·深层地下水水化学数据聚类计算结果第87-88页
     ·讨论第88-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六章 地下水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第92-110页
   ·氢氧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第92-95页
     ·δ180-δD的组成第92-94页
     ·不同深度地下水中δ180-δD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第94-95页
   ·地下水年龄的分布特征第95-97页
   ·硫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第97-100页
     ·研究区地下水中硫酸盐的形成第98-99页
     ·地下水中硫酸盐的δ34S-S04、δ180-S04的分布特征第99-100页
   ·锶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第100-108页
     ·研究区地下水锶及其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第102-104页
     ·研究区地下水中Sr的来源第104-105页
     ·不同含水系统中Sr及其同位素的研究第105-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七章 典型剖面水文地球化学规律研究第110-130页
   ·典型剖面的选取第110-111页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第111-113页
     ·组分分布模型的原理第111-112页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方法第112-113页
   ·Ⅰ-Ⅰ'剖面水文地球化学规律研究第113-121页
     ·Ⅰ-Ⅰ'剖面水化学分布特征第114-115页
     ·Ⅰ-Ⅰ'剖面地下水同位素特征第115-116页
     ·Ⅰ-Ⅰ'剖面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第116-121页
   ·Ⅱ-Ⅱ'剖面水文地球化学规律研究第121-128页
     ·Ⅱ-Ⅱ'剖面水化学分布特征第122-123页
     ·Ⅱ-Ⅱ'剖面同位素分布特征第123-124页
     ·Ⅱ-Ⅱ'剖面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第124-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第八章 研究区地下水循环规律研究第130-144页
   ·水动力场研究下的地下水循环规律第130-136页
     ·各含水层地下水径流特征第131-134页
     ·典型剖面上的地下水径流特征第134-136页
   ·水文地球化学对地下水循环规律的研究第136-143页
     ·地下水来源的水文地球化学证据第136-137页
     ·地下水径流的水文地球化学证据第137-142页
     ·典型剖面上地下水径流的水文地球化学证据第142-143页
     ·地下水排泄的水文地球化学证据第143页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第九章 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第144-150页
   ·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第144-145页
   ·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第145页
   ·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建议第145-148页
     ·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应遵循的原则第145-146页
     ·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建议第146-148页
   ·本章小结第148-150页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第150-152页
   ·主要结论第150-151页
   ·今后研究展望第151-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59页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9-160页
致谢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中盆地地下环境氮污染机理与地下水质安全评价
下一篇:地下水保护理论及修复技术的研究--以西安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