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引言 | 第19-3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20-26页 |
三、研究价值 | 第26-2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五、研究进路 | 第28-29页 |
六、研究创新 | 第29-32页 |
第一章 危害法庭秩序行为之基本界定 | 第32-58页 |
第一节 法庭秩序之内涵与外延 | 第32-35页 |
一、法庭秩序之内涵 | 第32-33页 |
二、法庭秩序之外延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危害法庭秩序行为之类型 | 第35-39页 |
一、法庭秩序之界分 | 第35-37页 |
二、危害法庭秩序行为之界分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危害法庭秩序行为之典型样态 | 第39-58页 |
一、暴力伤害行为 | 第40-44页 |
二、侮辱诽谤行为 | 第44-45页 |
三、违反法庭命令行为 | 第45-49页 |
四、非法干预司法行为 | 第49-58页 |
第二章 域外刑法对危害法庭秩序行为规制之考察 | 第58-92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典型国家刑法对危害法庭秩序行为之规制 | 第58-83页 |
一、英国藐视法庭之立法及判例 | 第58-71页 |
二、美国藐视法庭之立法及判例 | 第71-80页 |
三、英美法系国家藐视法庭立法之融合与变异 | 第80-83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典型国家刑法对危害法庭秩序行为之规制 | 第83-87页 |
一、德国刑法对危害法庭秩序行为之规制 | 第83-84页 |
二、法国刑法对危害法庭秩序行为之规制 | 第84-85页 |
三、日本刑法对危害法庭秩序行为之规制 | 第85-86页 |
四、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对危害法庭秩序行为规制之范式与特性 | 第86-87页 |
第三节 域外刑法对危害法庭秩序行为规制之启示 | 第87-92页 |
一、危害法庭秩序行为之规制理念 | 第87-88页 |
二、危害法庭秩序犯罪之界定原则 | 第88-90页 |
三、危害法庭秩序行为之制裁措施 | 第90-92页 |
第三章 我国刑法对危害法庭秩序行为规制之沿革与评析 | 第92-136页 |
第一节 我国刑法对危害法庭秩序行为规制之沿革 | 第92-102页 |
一、1979年《刑法》对危害法庭秩序行为之规制 | 第92-93页 |
二、1997年《刑法》对危害法庭秩序行为之规制 | 第93-96页 |
三、刑法修正案对危害法庭秩序行为规制之修改和增设 | 第96-102页 |
第二节 我国刑法对危害法庭秩序行为规制之评析 | 第102-124页 |
一、危害法庭秩序类罪之评析 | 第103-108页 |
二、危害法庭秩序个罪之评析 | 第108-124页 |
第三节 我国刑法保护法庭秩序之理念评析 | 第124-136页 |
一、重刑主义保护法庭秩序之反思 | 第125-126页 |
二、威权主义保护法庭秩序之反思 | 第126-128页 |
三、谦抑主义理念下法庭秩序之保护 | 第128-129页 |
四、人权主义理念下法庭秩序之保护 | 第129-133页 |
五、审判中心主义理念下法庭秩序之保护 | 第133-136页 |
第四章 我国刑法对严重危害法庭秩序行为规制之完善 | 第136-202页 |
第一节 完善刑法对严重危害法庭秩序行为规制之必要性 | 第136-150页 |
一、行为危害程度所导致 | 第137-144页 |
二、其他法律规范所不能 | 第144-145页 |
三、国家刑事政策所需要 | 第145-147页 |
四、民众内心认同所期待 | 第147-150页 |
第二节 严重危害法庭秩序行为之刑法规制的立场选择 | 第150-165页 |
一、危害法庭秩序行为之出罪立场 | 第151-155页 |
二、危害法庭秩序行为之入罪立场 | 第155-160页 |
三、危害法庭秩序行为之刑法规制的立场评析 | 第160-165页 |
第三节 严重危害法庭秩序行为之刑法规制的完善路径 | 第165-197页 |
一、妨害司法罪与藐视法庭权威罪之关系 | 第166-169页 |
二、扰乱法庭秩序罪与藐视法庭罪之关系 | 第169-170页 |
三、专节设立藐视法庭权威罪 | 第170-173页 |
四、将扰乱法庭秩序罪修改为藐视法庭罪 | 第173-184页 |
五、藐视法庭权威罪之司法适用 | 第184-197页 |
第四节 藐视法庭权威罪之实现保障 | 第197-202页 |
一、检察院的诉讼监督 | 第197-198页 |
二、上级法院的审判监督 | 第198-199页 |
三、司法责任制 | 第199-202页 |
余论 法治时代研究刑法罪名之特殊使命 | 第202-204页 |
参考文献 | 第204-216页 |
后记 | 第216-21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