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第一节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含义 | 第16页 |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分类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含义 | 第17-18页 |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指标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一、财政分权理论 | 第19页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9-20页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页 |
四、代际公平理论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上海市P区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22-30页 |
第一节 上海市P区政府性债务基本情况 | 第22-26页 |
一、债务规模变化 | 第22-23页 |
二、举债主体结构 | 第23-24页 |
三、债务资金来源 | 第24页 |
四、债务资金偿还来源 | 第24-25页 |
五、债务资金投向 | 第25-26页 |
六、举债融资的积极作用 | 第26页 |
第二节 上海市P区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情况 | 第26-30页 |
一、上海市P区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实践 | 第26-28页 |
二、上海市P区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上海市P区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及成因分析 | 第30-39页 |
第一节 上海市P区偿债能力分析 | 第30-31页 |
一、综合财力分析 | 第30页 |
二、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 第30-31页 |
第二节 上海市P区政府性债务风险指标计算 | 第31-32页 |
一、负债率 | 第31页 |
二、债务率 | 第31页 |
三、偿债率 | 第31页 |
四、债务依存度 | 第31-32页 |
五、新增债务率 | 第32页 |
六、逾期债务率 | 第32页 |
第三节 上海市P区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 | 第32-34页 |
一、规模风险 | 第32页 |
二、结构风险 | 第32-33页 |
三、效率风险 | 第33页 |
四、其他风险 | 第33-34页 |
第四节 上海市P区政府性债务风险成因分析 | 第34-39页 |
一、体制因素 | 第35-36页 |
二、政策环境因素 | 第36-37页 |
三、政府职能因素 | 第37页 |
四、政府治理因素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39-45页 |
第一节 主要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概况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经验总结 | 第40-45页 |
一、全口径预算管理 | 第40页 |
二、债务规模控制 | 第40-41页 |
三、债务融资方式 | 第41-42页 |
四、债务风险评估预警体系 | 第42页 |
五、债务公开与信息披露制度 | 第42-43页 |
六、信用评级体系 | 第43页 |
七、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 第43页 |
八、举债纠错和问责机制 | 第43-44页 |
九、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完善上海市P区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45-51页 |
第一节 严格控制地方债务规模 | 第45-46页 |
一、妥善化解存量债务 | 第45页 |
二、严格控制新增债务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推进债务置换政府债券工作 | 第46-47页 |
第三节 促进融资平台转型 | 第47-48页 |
一、剥离融资平台的政府债务 | 第47页 |
二、推进融资平台清理整合 | 第47页 |
三、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 第47-48页 |
第四节 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 | 第48-49页 |
一、建立健全债务信息披露制度 | 第48页 |
二、完善地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 第48-49页 |
三、开展项目审计与绩效评价 | 第49页 |
第五节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 | 第49-51页 |
一、完善债务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 | 第49-50页 |
二、完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 | 第50页 |
三、建立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