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商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威慑理念下我国反垄断行政处罚制度的检视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引言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6页
2 威慑理念与反垄断行政处罚制度第16-24页
    2.1 威慑理念的起源与发展第16-17页
    2.2 反垄断制裁的威慑目标第17-20页
    2.3 最优威慑的反垄断行政处罚第20-24页
3 反垄断行政处罚制度的域外模式第24-30页
    3.1 整合没收违法所得功能的罚款中心主义是主流模式第24-26页
    3.2 没收违法所得与罚款的复用模式第26-27页
    3.3 兼具没收违法所得与罚款功能的课征金制度第27-30页
4 我国反垄断行政处罚制度的并科模式及其争论第30-39页
    4.1 我国反垄断行政处罚制度的并科模式第30-31页
    4.2 我国反垄断行政处罚典型案例梳理第31-33页
    4.3 我国反垄断行政处罚种类的争论第33-39页
        4.3.1 实践争论: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是否一定要并科?第33-35页
        4.3.2 理论争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是否是行政处罚?第35-39页
5 威慑理念下我国反垄断行政处罚制度的局限性第39-48页
    5.1 没收违法所得适用的模糊性第39-40页
    5.2 威慑不足与过度威慑并存第40-43页
        5.2.1 没收违法所得与罚款并科存在威慑过度第40-41页
        5.2.2 单科罚款存在威慑不足第41-43页
    5.3 整体威慑效果的缺失第43-48页
        5.3.1 反垄断民事损害赔偿的威慑效果第43-45页
        5.3.2 反垄断行政处罚与民事损害赔偿的整体威慑效果第45-48页
6 基于威慑理念完善我国反垄断行政处罚制度的基本思路及对策第48-64页
    6.1 克服威慑不足的思路和对策第48-51页
        6.1.1 提高处罚的确定性——采取以罚款为中心的反垄断行政处罚模式第48-50页
        6.1.2 提高处罚的严厉性——完善反垄断罚款制度第50-51页
    6.2 防范过度威慑的思路和对策第51-58页
        6.2.1 违法所得的界定与计算第51-56页
        6.2.2 没收违法所得制度的修正第56-57页
        6.2.3 构建整合没收违法所得功能的罚款制度第57-58页
    6.3 提高整体威慑效果的思路和对策第58-64页
        6.3.1 反垄断行政处罚制度的调整第58-60页
        6.3.2 反垄断民事损害赔偿制度的调整第60-64页
结语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连续碳纳米管薄膜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Nafion的复合质子交换薄膜制备与微结构、宏观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