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1.2.1 出口国内附加值的研究 | 第16-18页 |
1.2.2 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8-20页 |
1.2.3 技术创新与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关系研究 | 第20-23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2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4 基本框架 | 第23-24页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4-26页 |
1.5.1 创新点 | 第24-25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25-26页 |
2 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2.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6-27页 |
2.2 新贸易理论 | 第27-28页 |
2.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28页 |
2.4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理论 | 第28-30页 |
3 技术创新与我国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现状及问题 | 第30-43页 |
3.1 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问题 | 第30-38页 |
3.1.1 R&D投入细分行业分布不均 | 第30-34页 |
3.1.2 R&D人员细分行业分布不均 | 第34-36页 |
3.1.3 有效发明专利数细分行业分布不均 | 第36-38页 |
3.2 我国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现状及问题 | 第38-43页 |
3.2.1 国内附加值占比总体上低于发达国家 | 第38-40页 |
3.2.2 细分行业国际分工价值链地位分布不均 | 第40-43页 |
4 技术创新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作用机制 | 第43-51页 |
4.1 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 | 第44-46页 |
4.1.1 技术创新对劳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 | 第44-45页 |
4.1.2 技术创新对资本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 | 第45-46页 |
4.1.3 技术创新对原材料生产率的作用机理 | 第46页 |
4.2 全要素生产率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作用机理 | 第46-48页 |
4.3 其他控制变量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作用机理 | 第48-51页 |
4.3.1 规模经济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2 劳动力报酬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 | 第49页 |
4.3.3 行业要素禀赋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4 中间品进口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 | 第50-51页 |
5 技术创新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实证分析 | 第51-64页 |
5.1 模型的构建与指标选取 | 第51-55页 |
5.1.1 模型的构建 | 第51-53页 |
5.1.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处理 | 第53-55页 |
5.2 单位根检验与核心指标选择 | 第55-57页 |
5.2.1 单位根检验 | 第55-56页 |
5.2.2 核心指标选择 | 第56-57页 |
5.3 Hausman检验与模型选择 | 第57-58页 |
5.4 内生性检验 | 第58-60页 |
5.4.1 工具变量有效性检验 | 第58-59页 |
5.4.2 内生性检验 | 第59-60页 |
5.5 自相关、异方差检验及处理 | 第60-62页 |
5.6 模型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4-6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4-66页 |
6.1.1 我国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比重仍然较低 | 第64页 |
6.1.2 技术创新是提高我国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根本途径 | 第64-65页 |
6.1.3 中间品的进口提高出口国内附加值 | 第65页 |
6.1.4 劳动力报酬提高促进出口国内附加值增加 | 第65页 |
6.1.5 规模经济提高出口国内附加值 | 第65页 |
6.1.6 要素禀赋结构的优化提高出口国内附加值 | 第65-66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6-68页 |
6.2.1 增加R&D资金投入 | 第66页 |
6.2.2 实行人才强国战略 | 第66-67页 |
6.2.3 引进外资 | 第67页 |
6.2.4 提高劳动力报酬 | 第67页 |
6.2.5 适当扩大行业规模 | 第67页 |
6.2.6 优化要素禀赋结构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后记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