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篇 引言 | 第8-10页 |
1.1 股份制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 第8-9页 |
1.1.1 提出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9-10页 |
第二篇 公司治理理论及其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 第10-16页 |
2.1 公司治理的内涵 | 第10-11页 |
2.2 公司治理在银行业的运用发展 | 第11页 |
2.3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 第11-16页 |
2.3.1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 | 第12-13页 |
2.3.2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 第13-16页 |
第三篇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状及有效性分析 | 第16-33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取得的成效 | 第16-17页 |
3.1.1 公司治理制度逐步健全 | 第16页 |
3.1.2 治理架构已经建立并不断优化 | 第16-17页 |
3.1.3 决策规则和程序更加明确,运作更加规范 | 第17页 |
3.1.4 内部监督加强 | 第17页 |
3.1.5 透明度不断提高 | 第17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 | 第17-29页 |
3.2.1 组织结构缺乏清晰的职责界定和有效的执行 | 第18-22页 |
3.2.2 产权单一,内在制衡功能效果不佳 | 第22-24页 |
3.2.3 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 第24-26页 |
3.2.4 信息披露不完善、透明度低 | 第26-27页 |
3.2.5 确保有效公司治理框架的基础尚未完全形成 | 第27页 |
3.2.6 外部治理机制缺失 | 第27-29页 |
3.3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优化的障碍分析 | 第29-33页 |
3.3.1 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延缓了治理结构的优化与改善 | 第29-30页 |
3.3.2 行业高进入壁垒限制了利用资本促进治理结构的优化 | 第30页 |
3.3.3 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优化治理结构的压力不足 | 第30-31页 |
3.3.4 治理机制建设尚不成熟 | 第31-32页 |
3.3.5 外部治理条件不完全具备影响治理结构优化进程 | 第32-33页 |
第四篇 国际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比较借鉴 | 第33-38页 |
4.1 国际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比较 | 第33-37页 |
4.2 国际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7-38页 |
第五篇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对策 | 第38-47页 |
5.1 优化商业银行股权结构,规范股东行为 | 第38-39页 |
5.1.1 约束大股东权力,弱化国有产权持股比例 | 第38页 |
5.1.2 引进机构投资者帮助银行改进决策和管理水平 | 第38-39页 |
5.1.3 规范股东行为,防止股东操纵经营管理损害存款人利益 | 第39页 |
5.2 按照权力的配置与制衡的原则,规范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 第39-42页 |
5.2.1 规范股东大会运行机制 | 第40页 |
5.2.2 建立独立、健康、强大的董事会 | 第40-41页 |
5.2.3 强化商业银行监事会的监督功能 | 第41-42页 |
5.2.4 明确行长职责,解决董事长、行长责权不清问题 | 第42页 |
5.3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解决好各个治理层面的约束和激励 | 第42-44页 |
5.3.1 建立绩效评价标准和程序的制度 | 第42-43页 |
5.3.2 建立有效的董事激励约束机制 | 第43页 |
5.3.3 优化对高级管理层的激励约束 | 第43-44页 |
5.3.4 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 | 第44页 |
5.4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商业银行信息透明度 | 第44-45页 |
5.4.1 尽快建立完善的报告制度和信息流动制度 | 第44页 |
5.4.2 进一步提高信息传播技术手段 | 第44-45页 |
5.4.3 按照监管部门要求逐步推进信息披露 | 第45页 |
5.5 优化商业银行外部治理环境,提高外部治理效率 | 第45-47页 |
5.5.1 加大外部监管力度和法律体系的完善 | 第45页 |
5.5.2 逐渐改变我国银行业目前的强制垄断性局面 | 第45-46页 |
5.5.3 加快发展经理人市场和公司控股权市场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