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阵列重构算法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光伏阵列重构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最大功率追踪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局部阴影对光伏阵列的影响 | 第13-23页 |
2.1 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3页 |
2.2 光伏电池的建模与仿真 | 第13-17页 |
2.2.1 简单数学模型 | 第13-14页 |
2.2.2 工程数学模型 | 第14-16页 |
2.2.3 输出特性仿真 | 第16-17页 |
2.3 局部遮阴对光伏阵列的影响 | 第17-20页 |
2.3.1 光伏阵列结构 | 第17-18页 |
2.3.2 局部遮阴下的热斑现象 | 第18-19页 |
2.3.3 缓解热斑效应的方法 | 第19-20页 |
2.4 局部遮阴下的最大功率追踪 | 第20-21页 |
2.4.1 最大功率追踪原理 | 第20-21页 |
2.4.2 最大功率追踪方法 | 第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基于“遮阴度”模型的阵列重构算法 | 第23-37页 |
3.1 局部遮阴下光伏阵列输出特性分析 | 第23-28页 |
3.1.1 不同阴影分布下阵列的输出特性 | 第23-25页 |
3.1.2 多峰成因分析与解决方法 | 第25-27页 |
3.1.3 实际遮阴测试与数据分析 | 第27-28页 |
3.2 重构方法与决策树模型 | 第28-30页 |
3.2.1 重构方法 | 第28-29页 |
3.2.2 决策树模型 | 第29-30页 |
3.3 “遮阴度”模型 | 第30-32页 |
3.4 重构算法的实现 | 第32-36页 |
3.4.1 流程设计 | 第32-33页 |
3.4.2 算法仿真与验证 | 第33-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阵列重构算法 | 第37-49页 |
4.1 BP神经网络的遮阴度判别模型 | 第37-38页 |
4.2 神经网络模型重构算法的实现与验证 | 第38-41页 |
4.2.1 算法实现 | 第38-39页 |
4.2.2 算法验证 | 第39-41页 |
4.3 最大功率点的追踪 | 第41-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光伏阵列重构算法的验证 | 第49-59页 |
5.1 光伏阵列输出测试电路设计 | 第49页 |
5.2 各测试模块电路设计 | 第49-54页 |
5.2.1 光伏阵列的搭建 | 第49-50页 |
5.2.2 模块电路设计 | 第50-54页 |
5.3 实验验证与数据分析 | 第54-57页 |
5.3.1 实验平台 | 第54页 |
5.3.2 实验方案与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总结 | 第59页 |
6.2 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