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分子遗传学论文

N6mA DNA甲基化与核小体定位的关系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DNAN6-甲基腺嘌呤的研究进展第13-17页
        1.2.1 DNAN6-甲基腺嘌呤的简介第13-14页
        1.2.2 DNAN6-甲基腺嘌呤的功能第14-15页
        1.2.3 DNAN6-甲基腺嘌呤的检测分析技术第15-17页
    1.3 核小体定位及其与DNAN6-甲基腺嘌呤修饰的关系第17-21页
        1.3.1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第17-18页
        1.3.2 核小体定位与基因表达调控第18-19页
        1.3.3 核小体的检测技术第19-20页
        1.3.4 核小体定位与DNAN6-甲基腺嘌呤的关系第20-21页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21-26页
        1.4.1 课题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第21-22页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2-23页
        1.4.3 课题的主要创新点第23页
        1.4.4 论文的结构第23-26页
第二章 莱茵衣藻DNAN6-甲基腺嘌呤与核小体定位第26-42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数据与方法第26-28页
        2.2.1 莱茵衣藻DNAN6-甲基腺嘌呤在全基因组上的分布第26-27页
        2.2.2 基因表达数据第27页
        2.2.3 核小体定位与统计方法第27-28页
    2.3 结果第28-39页
        2.3.1 DNAN6-甲基腺嘌呤富集于5’非翻译区第28-31页
        2.3.2 DNAN6-甲基腺嘌呤与基因表达有关第31-33页
        2.3.3 DNAN6-甲基腺嘌呤与核小体存在一定互补关系第33-35页
        2.3.4 DNAN6-甲基腺嘌呤与核小体的互补模式可能与功能区域有关第35-39页
    2.4 小结第39-42页
第三章 秀丽隐杆线虫DNAN6-甲基腺嘌呤与核小体定位第42-52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数据与方法第42-43页
        3.2.1 DNAN6-甲基腺嘌呤数据第42-43页
        3.2.2 基因表达数据第43页
        3.2.3 核小体定位数据与数据分析方法第43页
    3.3 结果第43-51页
        3.3.1 DNAN6-甲基腺嘌呤与基因表达调控第43-45页
        3.3.2 DNAN6-甲基腺嘌呤与核小体定位具有一定互补关系第45-47页
        3.3.3 DNAN6-甲基腺嘌呤的位置影响互补模式第47-51页
    3.4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华夏一号DNAN6-甲基腺嘌呤与核小体定位第52-64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第52-54页
        4.2.1 DNAN6-甲基腺嘌呤数据及基因表达数据第52-53页
        4.2.2 核小体定位数据及其他数据第53-54页
    4.3 结果第54-63页
        4.3.1 DNAN6-甲基腺嘌呤在全基因组位置上的分布第54-56页
        4.3.2 DNAN6-甲基腺嘌呤与基因表达第56-59页
        4.3.3 DNAN6-甲基腺嘌呤与核小体分布第59-61页
        4.3.4 DNAN6-甲基腺嘌呤与染色质结构第61-62页
        4.3.5 DNAN6-甲基腺嘌呤与细胞发育有关第62-63页
    4.4 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8页
    5.1 总结第64-66页
        5.1.1 莱茵衣藻、线虫、人类细胞中DNAN6-甲基腺嘌呤分布存在差异第64-65页
        5.1.2 DNAN6-甲基腺嘌呤与核小体定位密切相关第65页
        5.1.3 DNAN6-甲基腺嘌呤促进基因表达第65-66页
    5.2 展望第66-68页
致谢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附录第76-78页
作者简介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带有饱和非线性项的Schr(?)dinger-Poisson系统解的存在性
下一篇:超对称希格斯和暗物质的若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