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水情会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1 国外水文信息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水文信息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和组织架构介绍 | 第13-14页 |
1.3.1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3页 |
1.3.2 论文组织架构介绍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福建省水情会商系统相关技术 | 第14-20页 |
2.1 福建省水文地图制作技术 | 第14-17页 |
2.1.1 水文地图制作技术流程图 | 第14页 |
2.1.2 水文地图制作相关技术 | 第14-17页 |
2.2 水文历史特征值数据库建设相关技术 | 第17页 |
2.3 可定制报表生成技术 | 第17-18页 |
2.4 GIS与MIS信息关联技术 | 第18页 |
2.5 采用VML语言实现数据图形化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福建省水情会商系统需求分析 | 第20-33页 |
3.1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第20-28页 |
3.1.1 水情总览图 | 第21-22页 |
3.1.2 雨水情可视查询 | 第22-24页 |
3.1.3 报表自动生成 | 第24-26页 |
3.1.4 扩展表维护 | 第26-28页 |
3.2 系统数据需求分析 | 第28-30页 |
3.2.1 地理空间数据 | 第28-29页 |
3.2.2 实时雨水情数据 | 第29页 |
3.2.3 历史特征值数据 | 第29-30页 |
3.3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第30-31页 |
3.4 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 第31页 |
3.5 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福建省水情会商系统的设计 | 第33-53页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4.2 系统整体架构 | 第34-35页 |
4.3 系统设计依据 | 第35-36页 |
4.4 系统功能划分与设计 | 第36-39页 |
4.4.1 功能内容 | 第36-37页 |
4.4.2 功能图 | 第37页 |
4.4.3 功能表 | 第37-39页 |
4.5 数据库设计 | 第39-51页 |
4.5.1 基础表关系设计 | 第39-41页 |
4.5.2 表结构说明 | 第41-51页 |
4.6 算法设计 | 第51-53页 |
4.6.1 降雨量加权平均 | 第51页 |
4.6.2 跨时间雨量查询 | 第51-52页 |
4.6.3 径流量分析 | 第52页 |
4.6.4 雨水情实时监控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福建省水情会商系统的功能实现 | 第53-75页 |
5.1 技术路线 | 第53-56页 |
5.1.1 软硬件配置 | 第53-55页 |
5.1.2 系统网络环境 | 第55页 |
5.1.3 系统实施技术路线 | 第55-56页 |
5.2 水情总览图 | 第56-63页 |
5.3 雨水情可视查询 | 第63-67页 |
5.3.1 雨情查询 | 第63-64页 |
5.3.2 水情查询 | 第64-66页 |
5.3.3 图表生成查询 | 第66-67页 |
5.4 报表自动生成 | 第67-72页 |
5.4.1 第一类报表 | 第68-69页 |
5.4.2 第二类报表 | 第69-71页 |
5.4.3 第三类报表 | 第71-72页 |
5.5 扩展表维护 | 第72-74页 |
5.6 系统应用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6页 |
6.1 总结 | 第75页 |
6.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