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交流电机的两种主要控制方法 | 第10-11页 |
1.2.2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 | 第11-14页 |
1.3 无源控制的发展和应用 | 第14-15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PMSM的建模与仿真 | 第17-32页 |
2.1 PMSM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2.2 交流电机的坐标变换 | 第18-20页 |
2.3 PMSM的数学模型 | 第20-24页 |
2.3.1 PMSM在A、B、C三相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 | 第20-21页 |
2.3.2 PMSM在α、β两相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2.3.3 PMSM在d、q旋转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 | 第22-24页 |
2.4 PMSM矢量控制系统 | 第24-28页 |
2.4.1 矢量控制原理 | 第24-25页 |
2.4.2 SVPWM技术 | 第25-28页 |
2.5 仿真实验 | 第28-31页 |
2.5.1 SVPWM算法仿真 | 第28-30页 |
2.5.2 PMSM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EL模型的精确鲁棒无源电流控制 | 第32-51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无源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2-37页 |
3.2.1 无源性和耗散性 | 第33-34页 |
3.2.2 EL系统理论 | 第34-35页 |
3.2.3 Hamilton系统理论 | 第35-37页 |
3.3 基于EL模型的无源电流控制器设计 | 第37-40页 |
3.3.1 表面式PMSM的EL模型 | 第37-39页 |
3.3.2 控制器设计 | 第39-40页 |
3.4 仿真实验 | 第40-44页 |
3.4.1 控制器性能 | 第40-42页 |
3.4.2 阻尼系数对控制器的影响 | 第42-44页 |
3.5 精确鲁棒无源电流控制方法 | 第44-47页 |
3.5.1 基于观测器补偿的精确鲁棒无源电流控制 | 第44-45页 |
3.5.2 观测器设计 | 第45-47页 |
3.6 仿真实验 | 第47-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基于PCHD模型的无源控制方法 | 第51-66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IDA-PBC原理 | 第52-54页 |
4.3 基于PCHD模型的IDA-PBC | 第54-57页 |
4.3.1 PMSM的PCHD模型 | 第54-55页 |
4.3.2 控制器设计 | 第55-57页 |
4.4 仿真实验 | 第57-59页 |
4.5 基于系统误差PCHD模型的无源速度控制 | 第59-63页 |
4.5.1 控制器设计 | 第59-61页 |
4.5.2 稳定性分析 | 第61-63页 |
4.6 仿真实验 | 第63-6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基于扩张PCHD模型的积分无源电流控制 | 第66-82页 |
5.1 引言 | 第66-67页 |
5.2 引入积分作用的控制器设计 | 第67-72页 |
5.2.1 IDA-PBC方法的扩展 | 第67页 |
5.2.2 积分作用引入方法 | 第67-72页 |
5.3 积分无源电流控制器设计 | 第72-77页 |
5.4 仿真实验 | 第77-81页 |
5.4.1 负载扰动抑制效果 | 第77-79页 |
5.4.2 电压扰动抑制效果 | 第79-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2-85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82-84页 |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个人简历 | 第90页 |
在校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