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空间复合与优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7页
        1.1.1 全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第13-14页
        1.1.2 养老需求及社区养老模式第14-16页
        1.1.3 相关概念第16-17页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17-19页
        1.2.1 研究对象和内容第17-18页
        1.2.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1.3 国内外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发展第19-26页
        1.3.1 国外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模式第19-21页
        1.3.2 国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模式第21-22页
        1.3.3 日间照料中心案例及发展模式对比第22-25页
        1.3.4 相关政策和研究综述第25-26页
        1.3.5 实践存在的问题第26页
    1.4 文章创新点第26页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第26-29页
        1.5.1 研究方法第26-27页
        1.5.2 结构框架第27-29页
第二章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调研分析第29-45页
    2.1 调研综述第29-33页
        2.1.1 建设和运营模式第29-30页
        2.1.2 服务对象类型第30-31页
        2.1.3 功能设置第31-33页
    2.2 空间使用问题分析第33-37页
        2.2.1 设施规模与标准差异第33-34页
        2.2.2 老人日托时长分析第34页
        2.2.3 设施空间使用情况第34-36页
        2.2.4 老年人空间活动规律第36-37页
    2.3 老年人日托照料特征分析第37-44页
        2.3.1 老年人活动特点第38页
        2.3.2 老年人行动能力第38-41页
        2.3.3 老年人行为尺寸第41-43页
        2.3.4 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第43-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总体布局及分类第45-59页
    3.1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分布第45-50页
        3.1.1 服务规模第45-46页
        3.1.2 服务范围和分布第46-47页
        3.1.3 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关系第47-49页
        3.1.4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选址第49-50页
    3.2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分类第50-56页
        3.2.1 社区分类第50-51页
        3.2.2 服务项目分类第51-53页
        3.2.3 日间照料中心分类方式第53-55页
        3.2.4 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定位第55-56页
    3.3 经济适用化方向第56-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结合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空间复合类型第59-71页
    4.1 功能分区与组合方式第59-60页
    4.2 植入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第60-63页
        4.2.1 门市设施建设第60-61页
        4.2.2 加建项目建设第61-63页
    4.3 结合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第63-66页
        4.3.1 配套附属第63-64页
        4.3.2 住宅改造第64-66页
    4.4 综合型社区养老服务类型第66-69页
        4.4.1 养老机构中的日料单元第66-67页
        4.4.2 福利项目配套设施建设第67-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空间优化第71-87页
    5.1 空间设置取舍优化第71-76页
        5.1.1 护理和备餐空间一体化第71-73页
        5.1.2 休息室与休息空间选择性分设第73-75页
        5.1.3 器械使用与康复空间关系第75-76页
    5.2 空间复合使用优化第76-79页
        5.2.0 复合空间的类型和要点第76-77页
        5.2.1 强调“区域”的活动室复合第77-78页
        5.2.2 强调“场所”的公共交通复合第78-79页
    5.3 空间开敞设置优化第79-84页
        5.3.1 封闭空间与开敞空间使用情况对比第79-80页
        5.3.2 空间开敞原则第80-81页
        5.3.3 空间开敞形式第81-84页
    5.4 空间预置设置优化第84-85页
    5.5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结论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附录第93-97页
作者简介第97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7-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视频监控的人脸识别在水电站巡检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利用电阻率成像法(ERT)监测土壤水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