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5页 |
1.1 玉米取食昆虫 | 第10-11页 |
1.2 抗虫类型 | 第11页 |
1.3 玉米防御机制 | 第11-14页 |
1.3.1 玉米的可凝性球蛋白 | 第11-12页 |
1.3.2 绿原酸 | 第12页 |
1.3.3 蛋白酶抑制剂 | 第12页 |
1.3.4 半胱氨酸蛋白酶 | 第12页 |
1.3.5 核糖体失活蛋白 | 第12-13页 |
1.3.6 硅 | 第13页 |
1.3.7 木质素 | 第13页 |
1.3.8 苯并噁嗪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玉米邻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15-3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5-20页 |
2.1.1 玉米材料 | 第15-16页 |
2.1.1.1 玉米自交系 | 第15页 |
2.1.1.2 载体和细菌 | 第15页 |
2.1.1.3 PCR试剂及其他所用试剂 | 第15-16页 |
2.1.2 仪器 | 第16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16-20页 |
2.1.3.1 培养基配制 | 第16-17页 |
2.1.3.2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 | 第17页 |
2.1.3.2.1 感受态诱导所需试剂母液 | 第17页 |
2.1.3.2.2 大肠杆菌感受态诱导方法 | 第17页 |
2.1.3.3 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方法 | 第17页 |
2.1.3.4 PCR引物设计 | 第17-18页 |
2.1.3.5 PCR扩增的条件 | 第18页 |
2.1.3.6 PCR产物的回收、与pMD19-T的连接 | 第18-19页 |
2.1.3.7 目标DNA片段切取与原核表达载体的连接 | 第19-20页 |
2.1.3.7.1 重组质粒pMD19T-Zm3325 (bx12)双酶切获得目标DNA片段 | 第19页 |
2.1.3.7.2 pGEX-4T-1双酶切获得具有粘性末端的线性载体 | 第19-20页 |
2.1.3.7.3 目标DNA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的连接 | 第20页 |
2.1.3.8 摇菌与测序 | 第20页 |
2.1.3.9 序列同源性分析 | 第2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0-30页 |
2.2.1 玉米邻甲基转移酶基因Zm3325(bx12)的克隆 | 第20-30页 |
2.2.1.1 利用Zm3325F/R引物对进行PCR的温度条件 | 第20-21页 |
2.2.1.2 PCR产物(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21-22页 |
2.2.1.3 目的DNA片段的连接、转化与酶切验证 | 第22-24页 |
2.2.1.4 玉米邻甲基转移酶基因Zm3325(bx12)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24-30页 |
2.2.1.4.1 目标DNA片段与线性pGEX-4T-1的酶切回收 | 第24-25页 |
2.2.1.4.2 目标DNA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的连接及酶切验证 | 第25-26页 |
2.2.1.4.3 目标DNA序列的测序及其序列分析 | 第26-30页 |
2.2.1.4.3.1 标DNA序列序列分析 | 第26-28页 |
2.2.1.4.3.2 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分析 | 第28页 |
2.2.1.4.3.3 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Zm3325 (bx12)的通读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Zm3325-ZaC546P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0-4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0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3.1.2 分析方法 | 第3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0-40页 |
3.2.1 Zm3325-ZaC546P的氨基酸组成 | 第30-31页 |
3.2.2 Zm3325-ZaC546P的理化性质 | 第31-32页 |
3.2.3 目的蛋白质Zm3325-ZaC546P的信号肽及其细胞学定位预测 | 第32-33页 |
3.2.4 目的蛋白Zm3325-ZaC546P与其他邻甲基转移酶蛋白序列的的同源性 | 第33-37页 |
3.2.5 Zm3325-ZaC546P的功能分析 | 第37-40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0-42页 |
4.1 讨论 | 第40-41页 |
4.2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ACKNOWLEDGEMENT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