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地区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性能及应用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1.1.1 能源背景 | 第8页 |
1.1.2 空调系统热湿负荷 | 第8-9页 |
1.1.3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 第9-10页 |
1.1.4 常见新风处理方式 | 第10-12页 |
1.2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溶液除湿单元性能研究 | 第12-13页 |
1.2.2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研究 | 第13-15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6页 |
1.3.3 文章拟解决问题 | 第16-18页 |
2 潮湿地区公共建筑热湿负荷分析 | 第18-42页 |
2.1 潮湿地区新风冷负荷特点 | 第18-23页 |
2.2 不同类型建筑负荷特性模拟分析 | 第23-40页 |
2.2.1 建筑模型 | 第23-27页 |
2.2.2 负荷计算结果 | 第27-33页 |
2.2.3 分项负荷分析 | 第33-4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3 溶液除湿新风机组性能研究 | 第42-64页 |
3.1 溶液除湿单元性能研究 | 第42-52页 |
3.1.1 溶液除湿的基本原理 | 第42-44页 |
3.1.2 除湿单元数学模型 | 第44-47页 |
3.1.3 除湿单元热湿处理性能分析 | 第47-52页 |
3.2 热泵驱动溶液除湿新风机组性能分析 | 第52-58页 |
3.2.1 热泵驱动式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 第52-53页 |
3.2.2 除湿制冷性能模拟分析 | 第53-58页 |
3.3 机组实际运行性能分析 | 第58-61页 |
3.3.1 项目介绍 | 第58-59页 |
3.3.2 数据分析 | 第59-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4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夏季运行策略 | 第64-80页 |
4.1 系统送风参数确定和负荷分配 | 第64-67页 |
4.1.1 新风送风参数的确定 | 第64-66页 |
4.1.2 主要设备承担负荷情况 | 第66-67页 |
4.2 室内显热负荷分配 | 第67-72页 |
4.2.1 系统之间控制耦合关系 | 第67-71页 |
4.2.2 新风预冷段 | 第71-72页 |
4.3 系统夏季运行方案 | 第72-75页 |
4.4 系统主要调节参数分析 | 第75-7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5 办公建筑空调系统能耗对比分析 | 第80-104页 |
5.1 建筑负荷 | 第80-84页 |
5.2 常规空调系统设计及能耗分析 | 第84-91页 |
5.3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设计及能耗分析 | 第91-99页 |
5.4 能效对比 | 第99-102页 |
5.4.1 两种系统能效对比分析 | 第99-101页 |
5.4.2 不同地区节能效果对比分析 | 第101-102页 |
5.5 不同建筑人员密度下的节能分析 | 第102-10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6.1 工作与总结 | 第104-105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2页 |
附录 | 第112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