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南楚文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一) 清代以前的论述 | 第9-10页 |
(二) 近代以来的研究 | 第10-15页 |
二、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 | 第15-19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二)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西汉南楚文学界定 | 第19-40页 |
一、西汉南楚文学圈 | 第19-29页 |
(一) “南楚”概念的形成 | 第19-21页 |
(二) 西汉南楚地域范围 | 第21-29页 |
二、西汉南楚作家及作品 | 第29-40页 |
(一) 刘安和“八公”等淮南国文人 | 第30-32页 |
(二) 贾谊和长沙国文人 | 第32-34页 |
(三) 南阳文人 | 第34-35页 |
(四) 其他文人 | 第35-40页 |
第二章 西汉南楚文学特点 | 第40-61页 |
一、奇幻和奇巧的风格 | 第40-46页 |
(一) 叙事内容的奇幻 | 第40-44页 |
(二) 话语方式的奇巧 | 第44-46页 |
二、虚无缥缈和幽深神秘的意境 | 第46-50页 |
(一) 幽深渺远的空间书写 | 第46-48页 |
(二) 关于神秘空间的探索 | 第48-50页 |
三、怀疑性和否定性思想 | 第50-61页 |
(一) 悲情基调与压抑的情感表达 | 第50-52页 |
(二) 内容与结构上的否定之否定 | 第52-61页 |
第三章 西汉南楚文学风格成因 | 第61-83页 |
一、地理因素 | 第61-71页 |
(一) 自然地理 | 第61-66页 |
(二) 人文地理 | 第66-71页 |
二、文学基因 | 第71-83页 |
(一) 屈骚遗响 | 第72-74页 |
(二) 《山海经》怪奇特色的影响 | 第74-75页 |
(三) 老庄余绪 | 第75-80页 |
(四) “二南”遗风 | 第80-81页 |
(五) 《鬻子》宇宙论和辩证观的影响 | 第81-83页 |
第四章 西汉南楚文学地位 | 第83-95页 |
一、传承与发展先秦荆楚文学 | 第83-85页 |
二、南楚是楚文学核心区和骚赋文学源地 | 第85-89页 |
三、南楚文学奇幻性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 第89-92页 |
四、南楚独特文学景观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 第92-95页 |
结语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附录一 西汉三楚文学作品列表 | 第101-121页 |
附录二 南楚文物图片示例 | 第121-129页 |
附录三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