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6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研究背景 | 第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研究思路 | 第13页 |
2.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论文研究框架 | 第14页 |
(五)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1.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1.矿区失地农民 | 第16页 |
2.失地农民安置 | 第16-17页 |
3.可持续生计 | 第17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1.习近平民生思想 | 第17-18页 |
2.社会保障理论 | 第18页 |
3.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 第18-19页 |
二、准格尔旗矿区失地农民安置制度的变革及影响因素 | 第19-27页 |
(一)矿区失地农民安置制度的变革 | 第19-25页 |
1.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标准的变革及安置现状 | 第19-21页 |
2.社保制度的变革及安置现状 | 第21-23页 |
3.安置房制度的变革及安置现状 | 第23-24页 |
4.就业制度的变革及安置现状 | 第24-25页 |
(二)推动制度变革的因素 | 第25-27页 |
1.经济因素 | 第25-26页 |
2.社会因素 | 第26-27页 |
三、准格尔旗矿区失地农民安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7-36页 |
(一)问卷调查方案 | 第27页 |
(二)问卷调查情况统计 | 第27-32页 |
1.被调查人员家庭基本情况 | 第27-31页 |
2.被调查人员安置情况 | 第31-32页 |
(三)准格尔旗矿区失地农民安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32-36页 |
1.补偿安置政策不完善 | 第32-35页 |
2.农民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四、完善准格尔旗矿区失地农民安置制度的对策 | 第36-43页 |
(一)通过完善公告及听证制度等方式保障失地农民权益 | 第36页 |
1.完善公告制度,使利益相关者及时知晓公告内容 | 第36页 |
2.完善听证制度,保障利益相关者平等有效参与行政决策 | 第36页 |
(二)加强政府职能在补偿安置中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 第36-37页 |
1.强化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政府主渠道 | 第36页 |
2.完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 | 第36-37页 |
(三)建立全面多层次的失地农民社保体系 | 第37-41页 |
1.建立覆盖全体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机制 | 第37页 |
2.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 第37-38页 |
3.完善失地农民医疗保障机制 | 第38-39页 |
4.多渠道为失地农民进行就业安置 | 第39-41页 |
(四)探索多种安置手段相结合的安置模式 | 第41-43页 |
1.建立失地农民入股机制 | 第41-42页 |
2.实施分步式补偿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