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轻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

AZ31镁合金塑性变形不均匀性与变形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9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1.2 镁合金的塑性变形机制第11-19页
        1.2.1 镁合金中的滑移机制第11-14页
        1.2.2 镁合金中的孪晶机制第14-18页
        1.2.3 镁合金中的动态再结晶机制第18-19页
    1.3 变形不均匀性与微观变形机制第19-27页
        1.3.1 应变不均匀性与微观变形机制第20-23页
        1.3.2 组织变形不均匀性与微观变形机制第23-27页
    1.4 论文的研究工作第27-29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29-41页
    2.1 初始实验材料第29-30页
    2.2 实验变形方式第30-32页
        2.2.1 平面应变压缩第30页
        2.2.2 原位拉伸第30-31页
        2.2.3 原位加热加载第31-32页
    2.3 实验表征与分析第32-37页
        2.3.1 EBSD技术原理第32-34页
        2.3.2 EBSD试样制备及数据处理第34-35页
        2.3.3 DIC技术原理第35-36页
        2.3.4 高分辨DIC研究的表面标记方法第36-37页
    2.4 镁合金变形机制的分析方法第37-40页
        2.4.1 六方晶系的晶体学计算第37-38页
        2.4.2 镁合金中滑移体系的判定第38-39页
        2.4.3 镁合金中孪晶变体的判定第39-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不均匀应变的产生及对应微观组织的研究第41-55页
    3.1 本章引论第41页
    3.2 DIC方法的可靠性验证第41-44页
    3.3 晶粒尺度的不均匀应变研究第44-47页
        3.3.1 变形过程中局部应变场的演化第44-45页
        3.3.2 不均匀应变与微观组织结构的联系第45-47页
    3.4 晶粒内部的不均匀应变研究第47-54页
        3.4.1 孪晶区域的高分辨应变场分析第47-50页
        3.4.2 塑性变形机制对应变分布的影响第50-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局部应变对晶界处孪晶穿透行为的影响第55-68页
    4.1 本章引论第55-56页
    4.2 孪晶穿透随晶界取向差角的分布规律第56-58页
    4.3 孪晶的Schmid因子第58-60页
    4.4 局部应变下的孪晶行为第60-63页
        4.4.1 孪晶穿透的几何协调性第60-62页
        4.4.2 局部应变对孪晶行为的影响第62-63页
    4.5 对晶界处孪晶穿透的预测研究第63-67页
        4.5.1 晶界取向差角对孪晶穿透发生的预测第63-65页
        4.5.2 几何协调因子m’对孪晶穿透的预测第65-67页
    4.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晶粒分裂及局部取向转动的研究第68-85页
    5.1 本章引论第68页
    5.2 晶粒分裂的表征第68-74页
        5.2.1 变形组织结构第68-70页
        5.2.2 晶内取向分散的表征第70-72页
        5.2.3 晶内取向发展的表征第72-74页
    5.3 晶粒分裂表征方法的有效性及优势第74-80页
        5.3.1 晶内取向分散表征方法的有效性验证第74-77页
        5.3.2 晶内取向分散表征方法的分析优势及存在问题第77-79页
        5.3.3 晶内取向发展表征方法的介观信息第79-80页
    5.4 晶内取向转动及滑移系分析第80-83页
        5.4.1 Sachs模型对晶粒整体转动行为的预测第80-81页
        5.4.2 基于Sachs模型的晶内滑移系分析第81-83页
    5.5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6章 热变形中组织的不均匀变化及动态再结晶的形核第85-99页
    6.1 本章引论第85页
    6.2 热变形前期的结构演化第85-89页
    6.3 晶界迁移行为第89-94页
        6.3.1 晶粒长大与晶界迁移第89-91页
        6.3.2 应变诱发的晶界迁移第91-94页
    6.4 动态再结晶的形核第94-97页
        6.4.1 不连续动态再结晶的形核机制第94-96页
        6.4.2 连续动态再结晶的形核机制第96-97页
    6.5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结论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报道崛起的中国:英国广播公司BBC和半岛电视台AJE的框架比较研究(2013-2014)
下一篇: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演变的生态响应与优化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