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20页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 第12-14页 |
·H.pylori的致病机制 | 第14-16页 |
·幽门螺杆菌Cag致病岛 | 第16-18页 |
·Ⅳ型分泌系统(type Ⅳ secretion system,T4SS) | 第18-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幽门螺杆菌hp0540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2-35页 |
·材料 | 第22-25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2-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3-25页 |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方法 | 第25-29页 |
·H.pylori的培养与鉴定 | 第25-26页 |
·H.pylori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6页 |
·PCR引物的设计 | 第26页 |
·PCR反应 | 第26-27页 |
·目的DNA片段的回收 | 第27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7-28页 |
·载体和目的片段的连接 | 第28页 |
·转化与筛选 | 第28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8页 |
·重组质粒中目的基因序列的检测 | 第28-29页 |
·H.pylori NCTC11637菌株hp0540基因序列提交GenBank | 第29页 |
·H.pylori hp0540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及免疫原性预测 | 第29页 |
·登陆SMART数据库预测与CagI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 | 第29页 |
·结果 | 第29-33页 |
·H.pylori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 第29-30页 |
·PCR法扩增H.pylori hp0540基因片段 | 第30页 |
·TA克隆与鉴定 | 第30-31页 |
·H.pylori NCTC11637菌株hp0540基因的测序结果 | 第31页 |
·H.pylori菌株间hp0540基因同源性比较 | 第31页 |
·hp0540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分析 | 第31-32页 |
·hp0540编码蛋白的免疫表位分析 | 第32页 |
·与CagI具有相互作用蛋白的预测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幽门螺杆菌hp0540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抗体制备 | 第35-47页 |
·材料 | 第35-38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35-36页 |
·主要试剂 | 第36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36-38页 |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方法 | 第38-41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8-39页 |
·目的基因的诱导表达 | 第39页 |
·重组蛋白可溶性分析 | 第39页 |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39页 |
·纯化产物的SDS-PAGE分析 | 第39-40页 |
·重组蛋白的复性、浓缩 | 第40页 |
·抗重组CagI蛋白抗体的制备及效价测定 | 第40-41页 |
·结果 | 第41-44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41-42页 |
·不同IPTG浓度对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诱导时间对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3-44页 |
·目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44页 |
·目的蛋白的纯化、复性及浓缩 | 第44页 |
·抗体效价测定 | 第44页 |
·讨论 | 第44-47页 |
第四章 幽门螺杆菌hp0540基因的缺失及其对CagA蛋白转运能力的影响 | 第47-55页 |
·材料 | 第47-48页 |
·细胞、菌株与载体 | 第47页 |
·主要试剂 | 第47页 |
·主要溶液 | 第47-48页 |
·主要仪器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51页 |
·细菌和细胞的培养 | 第48页 |
·自杀质粒同源片段的扩增 | 第48-49页 |
·自杀质粒pBlueKM402Δhp0540的构建 | 第49-50页 |
·hp0540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第50页 |
·hp0540基因缺失株的鉴定 | 第50页 |
·hp0540的缺失对CagA蛋白转运的影响 | 第50-51页 |
·结果 | 第51-53页 |
·hp0540基因缺失自杀质粒的构建 | 第51-52页 |
·hp0540基因缺失株的鉴定 | 第52页 |
·hp0540基因缺失对CagA蛋白转运能力的影响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主要结论 | 第55页 |
·主要展望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课题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