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输配电技术论文--无导线输电论文

磁谐振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负载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无线电能传输的主要方式第10-13页
        1.2.1 电磁感应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第11-12页
        1.2.2 微波、激光、超声波式无线电能传输第12-13页
        1.2.3 磁谐振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第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MCR-WPT传输模型及理论分析第19-33页
    2.1 耦合模理论第19-22页
    2.2 两线圈结构第22-27页
        2.2.1 电路模型第22-24页
        2.2.2 传输特性分析第24-26页
        2.2.3 线圈品质因数对传输效率的影响第26-27页
    2.3 四线圈结构第27-32页
        2.3.1 电路模型第27-30页
        2.3.2 四线圈传输效率与品质因数的关系第30页
        2.3.3 传输效率、频率和k23的关系第30-31页
        2.3.4 传输效率和耦合系数的关系第31-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负载特性分析第33-53页
    3.1 阻性负载特性分析第33-39页
        3.1.1 两线圈结构第33-35页
        3.1.2 四线圈结构负载特性第35-38页
        3.1.3 负载和临界耦合点的关系第38-39页
    3.2 感性负载特性分析第39-40页
    3.3 容性负载特性分析第40-42页
    3.4 不同性质负载对频率的影响第42-43页
    3.5 容性感性负载补偿第43-46页
        3.5.1 感性负载第43-44页
        3.5.2 容性负载第44-46页
    3.6 实验研究第46-51页
        3.6.1 线圈参数选择第46-47页
        3.6.2 负载电阻、电容、电感选择第47页
        3.6.3 线圈调谐第47-48页
        3.6.4 阻性、感性、容性负载实验第48-51页
    3.7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多负载传输特性分析第53-67页
    4.1 多负载电路模型第53-56页
    4.2 多负载仿真第56-62页
        4.2.1 线圈仿真模型及参数第56-57页
        4.2.2 松耦合与紧密耦合仿真第57-61页
        4.2.3 多负载结构比较第61-62页
    4.3 多负载实验第62-65页
        4.3.1 多负载实验平台第62-63页
        4.3.2 相同负载不同支路数的效率和电压第63-64页
        4.3.3 不同负载相同支路数的效率和电压第64-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结论第67-69页
    5.1 总结第67-68页
    5.2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随机潮流计算
下一篇:基于数据驱动的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