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转DREB1A基因水稻耐盐抗旱性鉴定及生理生化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文献综述第12-22页
 1.植物抗旱性与耐盐性的机制第12-14页
   ·植物抗旱性机制第12-13页
   ·植物耐盐性机制第13-14页
 2.植物抗旱基因的研究第14-15页
   ·渗透调节物合成酶基因第14-15页
   ·抗旱相关转录因子基因第15页
 3. 耐盐基因的研究第15-16页
   ·与离子转运和重建离子平衡有关的基因第15页
   ·与水分胁迫相关的基因第15-16页
 4.干旱响应因子DREB的研究第16-19页
   ·DRE元件及DREB转录因子第16页
   ·DREB转录因子的克隆与鉴定第16-18页
   ·DREB转录因子与植物抗逆性第18-19页
   ·问题与展望第19页
 5.影响植物耐盐性和抗旱性的因素第19-20页
   ·根系第19页
   ·脯氨酸含量第19页
   ·电导率第19-20页
   ·丙二醛含量第20页
 6.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22页
   ·研究目的第20页
   ·研究意义第20-22页
材料与方法第22-28页
 1.材料第22-23页
   ·供试材料第22页
   ·主要试剂第22-23页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第22页
     ·PCR检测试剂第22页
     ·脯氨酸含量测定试剂第22-23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23页
 2.实验方法第23-27页
   ·植物总DNA的提取方法(SDS小量提取法)第23-24页
   ·再生植株的PCR分析方法第24页
   ·水稻发芽期水分胁迫处理方法第24-25页
   ·水稻幼苗的水培生长方法第25页
   ·盐胁迫处理方法第25页
   ·水稻抽穗期干旱胁迫处理方法第25-26页
   ·脯氨酸(Pro)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6页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访法第26页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6-27页
 3.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第27-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43页
 1. 转基因水稻的PCR检测第28页
 2. 干旱胁迫对转基因水稻胚根长和胚芽长的影响第28-29页
 3. 盐胁迫对转基因水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第29-37页
   ·对转基因水稻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第29-32页
     ·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相对电导率的差异第29-30页
     ·转基因水稻各株系间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第30-32页
   ·对转基因水稻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32-34页
     ·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脯氨酸含量的差异第32-33页
     ·转基因各水稻株系间的脯氨酸含量变化第33-34页
   ·对转基因水稻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34-37页
     ·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丙二醛含量的差异第35页
     ·转基因水稻各株系间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第35-37页
 4. 干旱胁迫对抽穗期转基因水稻生化生理特性的影响第37-43页
   ·对转基因水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37-39页
     ·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脯氨酸含量的差异第37-38页
     ·转基因水稻各株系间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第38-39页
   ·对转基因水稻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第39-40页
     ·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相对电导率的差异第39页
     ·转基因水稻各株系间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第39-40页
   ·对转基因水稻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40-43页
     ·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丙二醛含量的差异第40-41页
     ·转基因水稻各株系间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第41-43页
结论与讨论第43-48页
 1.结论第43-44页
 2.讨论第44-48页
   ·DREB转录因子在植物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调控特性第44页
   ·水稻PEG干旱胁迫筛选方法及其耐旱性鉴定指标第44-45页
   ·水稻抗旱与耐盐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第45页
   ·不同转基因水稻株系的耐盐性和抗旱性的总体评价第45-48页
本试验创新点第48页
进一步工作计划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致谢第55-56页
作者简历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施钾对不同基因型棉花生长发育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下一篇:棉花节位扦插繁殖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