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安全与事故论文--塌方落石事故论文

大变形诱发隧道塌方全过程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

致谢第4-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引言第13-19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3-16页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9页
2 文献综述与研究计划第19-42页
    2.1 隧道稳定性判断及塌方预测研究现状第19-24页
        2.1.1 理论计算法第19-22页
        2.1.2 工程类比法第22页
        2.1.3 监控量测反馈法第22-23页
        2.1.4 风险评估分析法第23-24页
    2.2 节理岩体性质参数确定方法研究现状第24-30页
        2.2.1 经验折减法第24-25页
        2.2.2 经验关系法第25-26页
        2.2.3 原位试验方法第26-27页
        2.2.4 等效岩体技术方法第27-29页
        2.2.5 位移反分析法第29-30页
    2.3 隧道大变形机理及处治技术研究现状第30-36页
        2.3.1 数值分析法第32-35页
        2.3.2 物理模型试验方法第35-36页
    2.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36-40页
        2.4.1 研究内容第37-39页
        2.4.2 研究方法第39页
        2.4.3 技术路线第39-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3 工程概况第42-50页
    3.1 工程地质条件第43-45页
        3.1.1 地层岩性特征第44-45页
        3.1.2 围岩工程地质评价第45页
    3.2 区域水文地质第45-46页
        3.2.1 地下水第46页
        3.2.2 隧道涌水量预测第46页
    3.3 4.29塌方事故发生过程第46-49页
    3.4 文章小结第49-50页
4 基于广义Hoek-Brown准则的隧道塌方极限分析第50-65页
    4.1 Hoek-Brown失稳准则第50-54页
    4.2 极限分析上限分析法第54-57页
    4.3 不同形式Hoek-Brown准则参数转换第57-58页
    4.4 广义H-B准则参数对矩形隧道塌方轮廓影响第58-61页
    4.5 安企村1号隧道预测塌方轮廓线第61-64页
    4.6 本章小结第64-65页
5 节理岩体及衬砌力学参数确定第65-84页
    5.1 完整岩石力学参数测定第65-66页
    5.2 岩体节理空间分布特征参数确定第66-67页
    5.3 岩体节理力学参数确定第67-71页
        5.3.1 连续屈服节理模型第67-68页
        5.3.2 节理剪切试验第68-71页
    5.4 等效岩体技术第71-77页
        5.4.1 三维离散元程序3DEC介绍第72-73页
        5.4.2 DFN模型建立第73-74页
        5.4.3 模型参数赋予第74页
        5.4.4 确定模型REV第74-77页
    5.5 位移反分析法第77-80页
    5.6 衬砌参数确定第80-82页
    5.7 本章小结第82-84页
6 隧道大变形机制模型试验研究第84-105页
    6.1 相似材料配比试验第84-87页
    6.2 模型试验装置第87-94页
        6.2.1 隧道室内模型试验系统设计第87-88页
        6.2.2 模型开挖预埋件制作第88-90页
        6.2.3 模型衬砌制作第90-91页
        6.2.4 监测系统布设第91-94页
    6.3 模型试验过程第94-96页
    6.4 试验结果分析第96-103页
        6.4.1 隧道大变形围岩渐进性破坏过程第96-97页
        6.4.2 隧道大变形围岩变形结果分析第97-99页
        6.4.3 隧道大变形围岩应力结果分析第99-101页
        6.4.4 隧道大变形衬砌破坏规律第101-103页
    6.5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7 大变形处治时机及处治技术研究第105-124页
    7.1 数值模型构建第105-108页
        7.1.1 隧道全局数值模型构建第106-107页
        7.1.2 隧道局部数值模型构建第107-108页
    7.2 围岩岩块及节理破坏分析第108-109页
    7.3 隧道大变形处治时机研究第109-117页
        7.3.1 收敛-约束法原理第110-112页
        7.3.2 数值模拟过程第112-114页
        7.3.3 结果分析第114-117页
    7.4 大变形处治持续时间研究第117-119页
    7.5 大变形处治循环距离研究第119-122页
    7.6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8 工程应用第124-135页
    8.1 安企村1号隧道塌方处治第124-130页
    8.2 大变形处治时机工程应用第130-134页
    8.3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9 结论第135-139页
    9.1 主要结论第135-136页
    9.2 创新点第136-137页
    9.3 研究展望第137-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53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53-15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变刚度关节的机械设计与跟踪控制
下一篇:瓦斯爆炸作用下隧道衬砌致损机理及修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