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喷胶系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9-11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1.3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喷胶设备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系统标定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轨迹优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3 课题的可行性 | 第16-17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智能喷胶原理及系统构成 | 第19-27页 |
2.1 智能喷胶系统的组成 | 第19-22页 |
2.1.1 上位机控制子系统 | 第20-21页 |
2.1.2 视觉检测子系统 | 第21页 |
2.1.3 喷胶运动子系统 | 第21页 |
2.1.4 自动上料子系统 | 第21-22页 |
2.1.5 自动供胶子系统 | 第22页 |
2.2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喷胶系统喷胶基本流程 | 第22-23页 |
2.3 视觉检测子系统 | 第23-25页 |
2.3.1 智能喷胶视觉检测系统 | 第23-25页 |
2.3.2 机器视觉识别子系统搭建方案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智能喷胶系统标定 | 第27-47页 |
3.1 相机标定模型 | 第27-31页 |
3.1.1 相机标定坐标系 | 第27-29页 |
3.1.2 非线性投影模型 | 第29-31页 |
3.2 标定点坐标提取 | 第31-32页 |
3.3 改进的张氏系统标定法 | 第32-38页 |
3.3.1 系统标定流程 | 第32-34页 |
3.3.2 标定传送带坐标系 | 第34-37页 |
3.3.3 标定运动坐标系 | 第37-38页 |
3.3.4 建立运动坐标与传送带坐标联系 | 第38页 |
3.4 改进的两步系统标定法 | 第38-44页 |
3.4.1 系统标定流程 | 第38-39页 |
3.4.2 相机参数求解及优化 | 第39-41页 |
3.4.3 相机标定误差补偿模型 | 第41-43页 |
3.4.5 运动坐标系标定 | 第43-44页 |
3.5 标定方法准确性验证 | 第44-46页 |
3.5.1 误差补偿模型准确性验证试验 | 第44-45页 |
3.5.2 系统标定准确性验证试验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运动轨迹优化 | 第47-59页 |
4.1 优化方法选取 | 第47-50页 |
4.1.1 曲线拟合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4.1.2 三次B样条拟合 | 第49-50页 |
4.2 优化运动轨迹 | 第50-54页 |
4.2.1 控制点选取 | 第50-51页 |
4.2.2 添加控制点 | 第51-52页 |
4.2.3 替换控制点 | 第52-53页 |
4.2.4 调整控制点 | 第53-54页 |
4.3 轨迹优化效果 | 第54-57页 |
4.3.1 轨迹优化效果理论分析 | 第54-55页 |
4.3.2 实际喷胶效果分析 | 第55-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系统软件开发 | 第59-67页 |
5.1 智能喷胶系统软件的开发 | 第59-62页 |
5.2 智能喷胶系统软件系统调试 | 第62-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