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Au、Au-Ag纳米结构制备及其近红外光热效应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Au纳米结构第11-19页
        1.1.1 Co模板法制备Au纳米壳第11-13页
        1.1.2 SiO_2模板法制备Au纳米杯和多孔Au纳米球第13-14页
        1.1.3 Ag模板法制备Au纳米笼和空心海胆状Au纳米球第14-16页
        1.1.4 两亲嵌段聚合物组装法制备Au纳米囊第16-18页
        1.1.5 自组装法制备中空Au纳米球第18页
        1.1.6 其它组装方法制备富勒烯/Au纳米粒子杂合体第18-19页
    1.2 Au纳米材料光热试剂的研究进展第19-22页
    1.3 Au半导体复合纳米材料光热试剂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1.4 本研究论文的工作内容和创新第24-25页
第2章 Au纳米组装体的制备第25-35页
    2.1 前言第25-26页
    2.2 实验部分第26-28页
        2.2.1 实验试剂第26页
        2.2.2 实验仪器第26-27页
        2.2.3 玻璃仪器处理第27页
        2.2.4 Au纳米粒子的制备第27页
        2.2.5 CdSe纳米粒子的制备第27页
        2.2.6 Au纳米粒子组装体的制备第27-28页
        2.2.7 Au-CdSe纳米粒子组装体的制备第28页
        2.2.8 Au纳米碗的制备第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4页
        2.3.1 不同尺寸Au纳米粒子及其微乳组装后的微观形貌表征第28-30页
        2.3.2 CdSe纳米粒子及Au-CdSe纳米粒子组装体的微观形貌表征第30-31页
        2.3.3 Au纳米碗微观形貌表征第31-33页
        2.3.4 Au纳米碗结构的形成机理初步猜想第33-34页
    2.4 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Au纳米碗的光热效应及其在肿瘤细胞治疗中的应用第35-48页
    3.1 前言第35-36页
    3.2 实验部分第36-40页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6页
        3.2.2 Au纳米碗的制备第36-37页
        3.2.3 Au纳米碗光热升温实验和光热转换效率第37页
        3.2.4 光热稳定性第37-38页
        3.2.5 细胞毒性和光热毒性第38页
        3.2.6 AM染色细胞核第38页
        3.2.7 巯基聚乙二醇修饰Au纳米碗第38-39页
        3.2.8 光热升温实验和光热转换效率第39页
        3.2.9 光热稳定性第39页
        3.2.10 细胞毒性和光热毒性第39-40页
        3.2.11 AM/PI染色细胞核第4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0-47页
        3.3.1 Au纳米碗的表征第40页
        3.3.2 Au纳米碗光热升温曲线和光热转换效率第40-41页
        3.3.3 光热稳定性第41-42页
        3.3.4 细胞毒性和光热毒性第42页
        3.3.5 AM染色细胞核第42-43页
        3.3.6 巯基聚乙二醇修饰的Au纳米碗的表征第43-44页
        3.3.7 光热升温曲线第44-45页
        3.3.8 光热转换效率第45页
        3.3.9 光热稳定性第45-46页
        3.3.10 细胞毒性和光热毒性第46-47页
        3.3.11 AM/PI染色细胞核第47页
    3.4 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Au-Ag纳米杯的光热效应及其在肿瘤细胞治疗中的应用第48-57页
    4.1 前言第48-49页
    4.2 实验部分第49-51页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49页
        4.2.2 Au-Ag纳米杯的制备第49-50页
        4.2.3 巯基聚乙二醇修饰Au-Ag纳米杯第50页
        4.2.4 光热升温实验第50页
        4.2.5 光热转换效率第50页
        4.2.6 光热稳定性第50页
        4.2.7 细胞毒性第50-51页
        4.2.8 光热毒性第51页
        4.2.9 AM/PI染色细胞核第5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1-56页
        4.3.1 Au-Ag纳米杯的表征第51-52页
        4.3.2 光热升温曲线第52-54页
        4.3.3 光热转换效率第54页
        4.3.4 光热稳定性第54-55页
        4.3.5 细胞毒性与光热毒性第55页
        4.3.6 AM/PI染色细胞核第55-56页
    4.4 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70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适配体功能化的多聚G-四联体探针用于癌症的诊断与治疗
下一篇:Ⅱ期心脏康复治疗对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