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未来网络休眠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专业术语注释表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1.2 未来网络与未来网络下休眠机制的相关研究第11-14页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结构第14-15页
第二章 未来网络及休眠方案概述第15-25页
    2.1 引言第15页
    2.2 Open Flow网络及休眠方案概述第15-20页
        2.2.1 Open Flow网络的起源和发展第15-16页
        2.2.2 Open Flow网络体系结构第16-19页
        2.2.3 Open Flow网络下休眠方案综述第19-20页
    2.3 DTN 网络及休眠方案概述第20-24页
        2.3.1 DTN 网络的起源第20-21页
        2.3.2 DTN 网络特点与体系架构第21-22页
        2.3.3 DTN休眠方案概述第22-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Open Flow网络休眠方案第25-40页
    3.1 引言第25页
    3.2 节点休眠机制第25-31页
        3.2.1 网络模型第25-26页
        3.2.2 Open Flow网络节点休眠方案第26-28页
        3.2.3 节点休眠案例分析第28-31页
    3.3 链路休眠方案第31-36页
        3.3.1 网络模型第31-32页
        3.3.2 链路休眠方案第32-35页
        3.3.3 链路休眠案例分析第35-36页
    3.4 性能仿真与分析第36-39页
        3.4.1 仿真参数设置第36-38页
        3.4.2 仿真试验结果及分析结论第38-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DTN 网络休眠方案第40-54页
    4.1 引言第40页
    4.2 DTN 网络的异步时钟休眠方案第40-46页
        4.2.1 休眠模式第40-41页
        4.2.2 循环差集第41-42页
        4.2.3 旋转闭合属性第42-43页
        4.2.4 EACDS(Exponential Adaptive Cyclic Different Set)休眠算法第43-44页
        4.2.5 MACDS(Multiplicative Adaptive Cyclic Difference Set)休眠算法第44-46页
    4.3 EACDS和MACDS算法仿真分析第46-53页
        4.3.1 NS2仿真平台介绍第46-47页
        4.3.2 仿真参数设置第47-49页
        4.3.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9-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4-56页
    5.1 总结第54页
    5.2 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专利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Node.js和WebSocket的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未来网络节能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