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资助 | 第4-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写符号对照表 | 第12-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15-28页 |
1.2.1 手性纳米材料的分类 | 第15-20页 |
1.2.2 手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0-23页 |
1.2.3 纳米材料的手性起源 | 第23-24页 |
1.2.4 手性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 | 第24-28页 |
1.3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目标 | 第28-29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第2章 两步碳化法:手性CDs的合成 | 第30-50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31页 |
2.2.2 仪器 | 第31页 |
2.2.3 手性Pen-CACDs和Pen-TACDs的制备和纯化 | 第31-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9页 |
2.3.1 Pen-CACDs的发光性质 | 第33-35页 |
2.3.2 Pen-CACDs的手性光学活性 | 第35-36页 |
2.3.3 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36-37页 |
2.3.4 Pen-CACDs的结构表征 | 第37-40页 |
2.3.5 Pen-TACDs的发光性质 | 第40-43页 |
2.3.6 Pen-TACDs的手性光学活性 | 第43-46页 |
2.3.7 Pen-TACDs的结构表征 | 第46-49页 |
2.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Pen-CACDs的生物学效应及成像分析应用 | 第50-58页 |
3.1 引言 | 第50-5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51页 |
3.2.2 仪器 | 第51页 |
3.2.3 手性Pen-CACDs的制备和纯化 | 第51页 |
3.2.4 细胞存活率测定与荧光成像 | 第51-5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7页 |
3.3.1 手性Pen-CACDs的稳定性考察 | 第52-53页 |
3.3.2 手性Pen-CACDs的细胞毒性和成像分析 | 第53-57页 |
3.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Pen-TACDs在强力霉素检测中的应用 | 第58-68页 |
4.1 引言 | 第58-5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4.2.1 仪器 | 第59页 |
4.2.2 材料与试剂 | 第59-60页 |
4.2.3 Pen-TACDs的制备与纯化 | 第60页 |
4.2.4 强力霉素的检测 | 第60页 |
4.2.5 牛奶中Dox的检测 | 第6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6页 |
4.3.1 Pen-TACDs的光学性质和稳定性考察 | 第60-62页 |
4.3.2 强力霉素的分析检测 | 第62-66页 |
4.3.3 牛奶样品中Dox含量的测定 | 第66页 |
4.4 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8页 |
5.2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