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问题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1.4 研究思路及其方法 | 第11-1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2.1 雷同卷甄别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2.2 关注错误答案的雷同卷甄别方法 | 第14页 |
2.3 同时关注正确和错误答案的雷同卷甄别方法 | 第14-15页 |
2.4 国内关于雷同卷甄别方法的研究 | 第15-17页 |
3 实验研究 | 第17-33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17-22页 |
3.1.1 五种雷同卷甄别方法的简介 | 第17-20页 |
3.1.2 检测雷同卷甄别方法性能的因素 | 第20-21页 |
3.1.3 比较雷同卷甄别方法 | 第21-22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22-27页 |
3.2.1 数据准备 | 第22-23页 |
3.2.2 实验设计 | 第23页 |
3.2.3 实验程序 | 第23-27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27-33页 |
3.3.1 错同率方法实验结果 | 第27-29页 |
3.3.2 ω方法实验结果 | 第29页 |
3.3.3 Kappa方法实验结果 | 第29页 |
3.3.4 雷同卷甄别流程 | 第29-31页 |
3.3.5 雷同卷甄别流程实验结果 | 第31-33页 |
4 实验结论 | 第33-35页 |
5 应用价值 | 第35-40页 |
5.1 进一步完善高考制度,凸显广西数学高考公平性 | 第35-36页 |
5.2 辅助数学学业考试改革,促进数学新课改发展 | 第36-37页 |
5.3 细化数学考试评价体系,提高数学考试质量 | 第37-39页 |
5.4 促进数学教育评价发展,更好地为高考服务 | 第39-40页 |
6 展望 | 第40-42页 |
6.1 加强雷同卷甄别原理研究 | 第40页 |
6.2 开发有效的雷同卷甄别方法 | 第40页 |
6.3 将广西数学高考雷同卷甄别流程推广到其他学科 | 第40-41页 |
6.4 将广西数学高考雷同卷甄别流程发展成为商业模型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62页 |
附录1 广西数学高考文科雷同考生 | 第44-48页 |
附录2 广西数学高考理科雷同考生 | 第48-56页 |
附录3 错同率方法(部分) | 第56-58页 |
附录4 ω方法的程序(部分) | 第58-59页 |
附录5 Kappa方法的程序(部分) | 第59-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