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我国反向抵押贷款的风险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第13-14页
        1.2.1 研究内容第13页
        1.2.2 技术路线图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创新点第15-16页
第二章 反向抵押贷款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第16-26页
    2.1 反向抵押贷款的内涵及运营模式第16-20页
        2.1.1 反向抵押贷款的内涵第16页
        2.1.2 反向抵押贷款的特点第16-17页
        2.1.3 国外反向抵押贷款的发展经验第17-19页
        2.1.4 我国反向抵押贷款的运营模式第19-20页
    2.2 反向抵押贷款文献综述第20-24页
        2.2.1 国外文献综述第20-21页
        2.2.2 国内文献综述第21-24页
    2.3 研究评述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反向抵押贷款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第26-43页
    3.1 反向抵押贷款的风险概述第26-27页
    3.2 反向抵押贷款的风险识别第27-35页
        3.2.1 政策风险第28-30页
        3.2.2 经济风险第30-32页
        3.2.3 人为因素风险第32-34页
        3.2.4 自然意外风险第34-35页
    3.3 反向抵押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第35-41页
        3.3.1 政策风险的防范措施第35-37页
        3.3.2 经济风险的防范措施第37-40页
        3.3.3 人为因素风险的防范措施第40-41页
        3.3.4 自然意外风险的防范措施第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反向抵押贷款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第43-55页
    4.1 权重确定和风险评价的一般方法第43-48页
        4.1.1 主观赋权法第43-44页
        4.1.2 客观赋权法第44-45页
        4.1.3 主客观组合赋权法第45-46页
        4.1.4 风险评价的一般方法第46-48页
    4.2 反向抵押贷款物元分析的评价模型建立第48-49页
        4.2.1 反向抵押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8页
        4.2.2 反向抵押贷款风险评价等级集合的建立第48-49页
        4.2.3 风险评价原始数据的获得第49页
    4.3 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第49-52页
        4.3.1 风险评价指标主观权重的计算第49-51页
        4.3.2 风险评价指标客观权重的计算第51-52页
        4.3.3 主客观组合赋权法计算权重第52页
    4.4 风险评价指标关联度的求解第52-53页
        4.4.1 物元分析模型的经典域和节域的确定第52-53页
        4.4.2 物元分析模型关联度的确定第53页
    4.5 综合关联度的分析第53-54页
    4.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实例分析第55-79页
    5.1 幸福房来宝产品介绍第55-58页
        5.1.1 幸福人寿背景介绍第55-56页
        5.1.2 “幸福房来宝”产品的推广现状第56页
        5.1.3 “幸福房来宝”产品特征第56-58页
    5.2 风险评价过程第58-68页
        5.2.1 确定原始数据第59页
        5.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9-64页
        5.2.3 风险评价指标关联的的求解第64-66页
        5.2.4 风险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第66-68页
    5.3 产品具体分析及改进方向第68-78页
        5.3.1 确定产品盈利公式第69-70页
        5.3.2 设定产品基本参数第70-71页
        5.3.3 产品横向及纵向比较第71-75页
        5.3.4 产品敏感性分析第75-77页
        5.3.5 具体防范措施及改进方向第77-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结论第79页
    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附录第85-8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富拉尔基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满意度测评研究
下一篇:计时器期权定价:多尺度随机波动模型下的二阶渐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