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供水管网漏损评价工作体系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9-11页 |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1.2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1.3 现有研究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2章 供水管网漏损评价体系架构 | 第18-27页 |
| 2.1 漏损评价体系的结构 | 第18-19页 |
| 2.2 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 第19-24页 |
| 2.2.1 层次分析法概述 | 第19-21页 |
| 2.2.2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的综合评价 | 第21-24页 |
| 2.3 评价指标的关联性分析 | 第24-2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供水管网漏损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7页 |
| 3.1 试点区域供水管网概况 | 第27-29页 |
| 3.1.1 供水管网的基本属性 | 第27-28页 |
| 3.1.2 供水管网的故障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 3.2 管道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6页 |
| 3.2.1 管径 | 第29-30页 |
| 3.2.2 管材 | 第30-31页 |
| 3.2.3 管龄 | 第31-33页 |
| 3.2.4 接口 | 第33页 |
| 3.2.5 故障率 | 第33-34页 |
| 3.2.6 其它因素 | 第34-36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供水管网漏损评价体系构建 | 第37-52页 |
| 4.1 影响因素的权重计算 | 第37-42页 |
| 4.1.1 构造层次结构模型 | 第37-39页 |
| 4.1.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39-41页 |
| 4.1.3 权重计算与一致性检验 | 第41-42页 |
| 4.2 评价指标的关联系数计算 | 第42-44页 |
| 4.3 健康状态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44-51页 |
| 4.3.1 健康系数的计算 | 第44-45页 |
| 4.3.2 健康状态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45-48页 |
| 4.3.3 供水管道健康状态评价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供水管网漏损评价体系应用 | 第52-71页 |
| 5.1 对照区域供水管网概况 | 第52-55页 |
| 5.2 对照区域供水管道漏损评价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 5.2.1 评价结果总体分析 | 第55-56页 |
| 5.2.2 评价结果按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59页 |
| 5.3 水务集团供水管网概述 | 第59-62页 |
| 5.4 管道检测诊断方法 | 第62-67页 |
| 5.4.1 漏损检测方法 | 第62-65页 |
| 5.4.2 直接检测方法 | 第65-67页 |
| 5.5 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 | 第67-69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1页 |
| 展望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个人简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