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1.1 养老模式的多样性 | 第15页 |
1.1.2 我国延续居家养老功能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1.1.3 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居住环境的关系 | 第16页 |
1.1.4 居住区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第16-17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3-2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7-39页 |
2.1 居住区相关概念解析 | 第27-28页 |
2.1.1 居住区的定义 | 第27页 |
2.1.2 居住区的类型与规模 | 第27页 |
2.1.3 居住区户外环境构成要素 | 第27-28页 |
2.1.4 居住区适老化景观 | 第28页 |
2.2 康复性景观概述 | 第28-32页 |
2.2.1 康复性景观概念 | 第28-29页 |
2.2.2 康复性景观的分类 | 第29-30页 |
2.2.3 康复性景观的功能 | 第30-31页 |
2.2.4 康复性景观的特点 | 第31-32页 |
2.3 康复性景观相关理论研究 | 第32-35页 |
2.3.1 环境心理学 | 第32页 |
2.3.2 环境行为学 | 第32-33页 |
2.3.3 人体工程学 | 第33页 |
2.3.4 植物学 | 第33-34页 |
2.3.5 园艺疗法 | 第34-35页 |
2.3.6 景观疗法 | 第35页 |
2.4 康复性景观在居住区的重要性 | 第35-36页 |
2.4.1 精神层面的重要性 | 第35页 |
2.4.2 健康层面的重要性 | 第35-36页 |
2.4.3 社交层面的重要性 | 第36页 |
2.5 康复性景观在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指标 | 第36-37页 |
2.6 本章小节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案例分析与实地调研 | 第39-73页 |
3.1 国内外案例解读 | 第39-50页 |
3.1.1 坎普希尔?根特老年公寓 | 第39-41页 |
3.1.2 贾奇?费希尔高级花园 | 第41-44页 |
3.1.3 北京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 | 第44-48页 |
3.1.4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园艺疗法花园 | 第48-50页 |
3.2 居住区实地调研与分析 | 第50-63页 |
3.2.1 紫薇花园 | 第51-52页 |
3.2.2 枫叶新都市 | 第52-54页 |
3.2.3 明德8英里 | 第54-56页 |
3.2.4 长安大街3号 | 第56-57页 |
3.2.5 荣城小区 | 第57-59页 |
3.2.6 调研小区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59-63页 |
3.3 问卷调研与分析 | 第63-71页 |
3.3.1 问卷内容 | 第63页 |
3.3.2 问卷发放情况 | 第63-64页 |
3.3.3 问卷统计结果 | 第64-71页 |
3.3.4 问卷调研分析 | 第71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71-73页 |
第四章 居住区适老化康复性景观设计方法构建 | 第73-115页 |
4.1 居住区适老化康复性景观设计原则 | 第73-75页 |
4.1.1 舒适安全性原则 | 第73-74页 |
4.1.2 合理配置植物原则 | 第74页 |
4.1.3 空间多样性原则 | 第74-75页 |
4.1.4 无障碍原则 | 第75页 |
4.2 居住区适老化康复性景观设计策略 | 第75-83页 |
4.2.1 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的策略 | 第75-78页 |
4.2.2 满足老年人生理需求的策略 | 第78-80页 |
4.2.3 满足老年人行为特征需求的策略 | 第80-83页 |
4.3 居住区适老化康复性景观设计方法 | 第83-114页 |
4.3.1 居住区适老化康复性景观绿地设计 | 第83-84页 |
4.3.2 居住区适老化康复性景观户外活动空间设计 | 第84-94页 |
4.3.3 居住区适老化康复性景观元素设计 | 第94-11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五章 设计实践——昆明池润景怡园住区适老化康复性景观改造设计 | 第115-135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115-117页 |
5.1.1 项目区位分析 | 第115页 |
5.1.2 基地现状分析 | 第115-117页 |
5.2 改造构思及定位 | 第117页 |
5.2.1 改造设计构思 | 第117页 |
5.2.2 改造设计定位 | 第117页 |
5.3 改造设计方案 | 第117-120页 |
5.3.1 总平面图及鸟瞰图 | 第117-119页 |
5.3.2 设计分析 | 第119-120页 |
5.4 分区改造设计 | 第120-131页 |
5.4.1 怡养园 | 第120-123页 |
5.4.2 怡乐园 | 第123-128页 |
5.4.3 怡和园 | 第128-131页 |
5.5 系统设计 | 第131-134页 |
5.5.1 无障碍设计 | 第131页 |
5.5.2 公共服务设施 | 第131-134页 |
5.6 本章小节 | 第134-13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1页 |
附录 | 第141-1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5-147页 |
致谢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