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家坨煤矿-950m皮带巷大变形支护控制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1.2.1 巷道围岩大变形形成机理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2 巷道围岩大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3 巷道围岩大变形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4 巷道围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吕家坨煤矿巷道支护工程概况 | 第15-19页 |
| 2.1 -950皮带巷地层结构 | 第15-17页 |
| 2.2 -800皮带巷支护现状 | 第17-18页 |
| 2.2.1 IV类围岩巷道 | 第17-18页 |
| 2.2.2 V类围岩巷道 | 第18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3章 -950皮带巷大变形支护方案 | 第19-43页 |
| 3.1 结构面信息采集 | 第19-26页 |
| 3.1.1 结构面数据采集 | 第19-22页 |
| 3.1.2 结构面信息分析 | 第22-26页 |
| 3.2 岩石力学性质试验 | 第26-30页 |
| 3.2.1 抗压强度试验 | 第26-28页 |
| 3.2.2 抗拉强度试验 | 第28-30页 |
| 3.3 围岩稳定性分级评价 | 第30-37页 |
| 3.3.1 常用的分级方法 | 第32-34页 |
| 3.3.2 岩体质量分级评价 | 第34-37页 |
| 3.4 大变形控制支护方案 | 第37-41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4章 -950皮带巷大变形支护方案数值模拟 | 第43-61页 |
| 4.1 3DEC离散元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 4.1.1 3DEC软件简介 | 第43页 |
| 4.1.2 模型材料参数 | 第43-45页 |
| 4.2 3DEC数值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45-51页 |
| 4.2.1 未支护巷道稳定性分析 | 第45-47页 |
| 4.2.2 常规支护巷道稳定性分析 | 第47-49页 |
| 4.2.3 联合支护巷道稳定性分析 | 第49-51页 |
| 4.3 UNWEDGE不稳定模型的建立 | 第51-56页 |
| 4.4 UNWEDGE不稳定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导师简介 | 第66-67页 |
| 作者简介 | 第67-68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