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油-水两相蜡沉积机理 | 第11-13页 |
1.2.2 油-水两相蜡沉积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1.2.3 油-水两相蜡沉积模型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剪切作用对油-水两相中蜡晶形态及其聚集行为的影响 | 第17-42页 |
2.1 蜡晶形态及聚集行为表征方法 | 第17-21页 |
2.1.1 数学形态分析学理论 | 第18-19页 |
2.1.2 蜡晶特征参数定量 | 第19-21页 |
2.2 油-水两相体系蜡晶微观实验 | 第21-41页 |
2.2.1 实验条件及方案 | 第21-22页 |
2.2.2 实验方法及图像处理 | 第22-23页 |
2.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3-4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油-水两相体系物性及管输流动特性实验 | 第42-59页 |
3.1 含蜡原油析蜡特性测试 | 第42-45页 |
3.1.1 测试原理及方法 | 第42-44页 |
3.1.2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4-45页 |
3.2 油-水两相体系转相特性测试 | 第45-48页 |
3.3 油-水两相体系流变特性测试 | 第48-53页 |
3.3.1 流变特性曲线 | 第48-51页 |
3.3.2 流变指数及稠度系数 | 第51-53页 |
3.4 油-水两相体系管输流动实验 | 第53-58页 |
3.4.1 实验条件及方案 | 第54-55页 |
3.4.2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55-56页 |
3.4.3 油-水两相体系管输特性参数 | 第56-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基于剪切能分析的油-水两相管输蜡沉积模型 | 第59-77页 |
4.1 剪切能的物理描述与表征 | 第59-66页 |
4.1.1 剪切流场 | 第59-60页 |
4.1.2 剪切流场做功 | 第60页 |
4.1.3 剪切能的表征 | 第60-66页 |
4.2 油-水两相蜡沉积模型建立 | 第66-75页 |
4.2.1 油-水两相管输蜡沉积量平衡关系 | 第67-70页 |
4.2.2 油-水两相管输蜡沉积作用机制定量关系 | 第70-74页 |
4.2.3 基于剪切能分析的蜡沉积速率模型 | 第74-7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油-水两相管输剪切流场蜡沉积规律及作用机制 | 第77-88页 |
5.1 油-水两相管输蜡沉积规律预测 | 第77-85页 |
5.1.1 模型参数确定方法 | 第77-79页 |
5.1.2 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79-85页 |
5.2 油-水两相蜡沉积模型的适用性 | 第85-8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