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视野下的中国本土悬疑小说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相关理论概述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文学文体特征 | 第13-17页 |
一、创作主体的解构 | 第13-14页 |
二、不确定性和平面化的创作原则 | 第14页 |
三、对传统审美规则的审美观念彻底颠覆 | 第14-15页 |
四、多元和开放的创作方法抉择 | 第15-16页 |
五、强调读者中心论的阐释体系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小说介绍 | 第17-21页 |
一、垮掉的一代 | 第17页 |
二、“新小说”流派 | 第17-18页 |
三、黑色幽默文学 | 第18页 |
四、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 第18-21页 |
第一章 达·芬奇密码的后现代特征 | 第21-28页 |
第一节 主题的后现代特征 | 第23-24页 |
一、主题后现代的文化底蕴 | 第23-24页 |
二、主题后现代的呈现方式 | 第24页 |
第二节 表现手法的后现代特征 | 第24-26页 |
一、不确定性 | 第25页 |
二、互文性 | 第25-26页 |
三、碎片化 | 第26页 |
第三节 语境的后现代特征 | 第26-28页 |
第二章 达·芬奇密码对中国悬疑小说的影响 | 第28-42页 |
第一节 悬疑小说的定义与现有写作模式 | 第29-36页 |
一、悬疑小说的定义 | 第29-31页 |
二、悬疑小说的写作模式 | 第31-36页 |
第二节 中国后现代悬疑小说的萌芽 | 第36-37页 |
第三节 贯穿本土悬疑小说构架 | 第37-42页 |
一、元素 | 第38页 |
二、话语 | 第38-39页 |
三、主题 | 第39-42页 |
第三章 中国本土悬疑小说的后现代性 | 第42-50页 |
第一节 蔡骏《偷窥120天》的后现代性 | 第42-45页 |
一、后现代呈现方式 | 第42-44页 |
二、结构 | 第44-45页 |
三、表现手法 | 第45页 |
第二节 周浩晖《死亡通知单》的后现代性 | 第45-50页 |
一、后现代呈现方式 | 第46-47页 |
二、结构 | 第47-48页 |
三、表现手法 | 第48-50页 |
第四章 中国本土悬疑小说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 第50-57页 |
第一节 中国本土悬疑小说的发展进程 | 第50-52页 |
第二节 中国本土悬疑小说的不足 | 第52-54页 |
一、格局不够大气 | 第52-53页 |
二、对人性的探究不够深入 | 第53-54页 |
第三节 中国本土悬疑小说未来发展趋势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