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 多智能体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第2章 轧制过程厚度与张力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耦合研究 | 第18-36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AGC系统基本原理 | 第18-24页 |
2.2.1 厚度计式AGC | 第18-21页 |
2.2.2 秒流量AGC | 第21-24页 |
2.3 ATC系统基本原理 | 第24-28页 |
2.3.1 直接张力控制 | 第25页 |
2.3.2 间接张力控制 | 第25-27页 |
2.3.3 复合张力控制 | 第27-28页 |
2.4 轧制过程厚度与张力间的耦合 | 第28-34页 |
2.4.1 厚度和张力耦合系统建模 | 第29-33页 |
2.4.2 被控模型耦合和不确定性分析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多智能体理论基础 | 第36-50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多智能体理论概述 | 第36-42页 |
3.2.1 智能体概念和特性 | 第36-37页 |
3.2.2 智能体的结构分类 | 第37-39页 |
3.2.3 多智能体(Multi-Agent)的概念 | 第39-40页 |
3.2.4 多智能体(Multi-Agent)的结构 | 第40-42页 |
3.3 多智能体协作机制 | 第42-46页 |
3.3.1 多智能体协作类型 | 第42-43页 |
3.3.2 多智能体协作方法 | 第43-46页 |
3.4 多智能体通信机制 | 第46-48页 |
3.4.1 多智能体的通信方式 | 第46-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基于多智能体的轧制过程协调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建模 | 第50-72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基于多智能体的轧制过程协调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 第50-53页 |
4.3 厚度控制Agent建模 | 第53-54页 |
4.3.1 厚度计式AGC-Agent | 第53页 |
4.3.2 秒流量AGC-Agent | 第53-54页 |
4.3.3 偏心补偿Agent | 第54页 |
4.4 张力控制Agent建模 | 第54-56页 |
4.4.1 直接张力控制Agent | 第54-55页 |
4.4.2 间接张力控制Agent | 第55页 |
4.4.3 加减速转矩补偿Agent | 第55-56页 |
4.5 推理决策Agent建模 | 第56-63页 |
4.5.1 基于LVQ神经网络的AGC推理决策Agent建模 | 第56-59页 |
4.5.2 硬度识别Agent建模 | 第59页 |
4.5.3 基于ANFIS推理机的ATC推理决策Agent建模 | 第59-63页 |
4.6 协调控制Agent建模 | 第63-66页 |
4.7 基于黑板的MAS通信模型 | 第66-70页 |
4.7.1 黑板结构的分区 | 第66-67页 |
4.7.2 黑板结构的监控调度机制 | 第67-7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基于多智能体的轧制过程协调控制系统的实验与仿真 | 第72-82页 |
5.1 引言 | 第72页 |
5.2 系统仿真平台 | 第72-73页 |
5.3 推理决策Agent的仿真实验 | 第73-79页 |
5.3.1 AGC推理决策Agent的仿真 | 第73-76页 |
5.3.2 ATC推理决策Agent的仿真 | 第76-79页 |
5.4 协调控制Agent的仿真实验 | 第79-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