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概述 | 第11-13页 |
1.2 定义与内涵 | 第13-14页 |
1.2.1 安全 | 第13页 |
1.2.2 安全生产 | 第13-14页 |
1.2.3 安全管理 | 第14页 |
1.3 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情况介绍 | 第14-17页 |
1.3.1 国外企业 | 第14-15页 |
1.3.2 国内企业 | 第15-17页 |
第2章 港口企业安全管理研究 | 第17-27页 |
2.1 国内外港口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 第17-18页 |
2.1.1 国外港口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 第17页 |
2.1.2 国内港口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 第17-18页 |
2.2 港口企业安全管理发展历程 | 第18-20页 |
2.2.1 粗放型管理的特点 | 第18-19页 |
2.2.2 经验型管理的特点 | 第19页 |
2.2.3 风险管理的特点 | 第19-20页 |
2.3 港口企业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7页 |
2.3.1 内部因素 | 第20-25页 |
2.3.2 外部因素 | 第25-27页 |
第3章 港口企业生产工艺及伤亡事故统计分析 | 第27-41页 |
3.1 港口企业主要经营范围介绍 | 第27-30页 |
3.1.1 经营资质 | 第27页 |
3.1.2 经营的主要货物种类和工艺 | 第27-30页 |
3.2 营口港伤亡事故统计分析 | 第30-41页 |
3.2.1 营口港简介 | 第30-31页 |
3.2.2 营口港安全管理工作情况介绍 | 第31-32页 |
3.2.3 事故总体情况分析(2005年至2008年) | 第32页 |
3.2.4 月份发生事故频次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3.2.5 按伤亡人员的工种分析 | 第33-34页 |
3.2.6 事故发生要素分类分析 | 第34-35页 |
3.2.7 各类事故具体分类分析 | 第35-41页 |
第4章 港口企业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及事故后果分析 | 第41-75页 |
4.1 主要危险因素辨识方法 | 第41-46页 |
4.1.1 LEC评价法 | 第41-43页 |
4.1.2 道氏火灾爆炸指数法 | 第43-45页 |
4.1.3 DANGERS分析 | 第45-46页 |
4.1.4 危险因素分析依据 | 第46页 |
4.2 港口企业主要货物种类作业危险因素分析 | 第46-75页 |
4.2.1 集装箱类货物作业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 第46-48页 |
4.2.2 LNG类货物作业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 第48-50页 |
4.2.3 粮食类货物作业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 第50-53页 |
4.2.4 矿石、煤炭散装货物作业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 第53-56页 |
4.2.5 钢材类货物作业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 第56-59页 |
4.2.6 原油(成品油)类货物作业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 第59-72页 |
4.2.7 汽车滚装类货物作业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 第72-75页 |
第5章 港口企业安全管理发展趋势 | 第75-95页 |
5.1 安全标准化工作对于港口企业安全管理的作用 | 第75-76页 |
5.2 港口企业推行安全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第76-83页 |
5.2.1 企业人员认知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76-77页 |
5.2.2 企业人员素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77-80页 |
5.2.3 安全与生产效益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80-83页 |
5.3 以创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为推手 | 第83-90页 |
5.3.1 港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84-85页 |
5.3.2 港口企业安全文化创建方法 | 第85-89页 |
5.3.3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侧重方向 | 第89-90页 |
5.4 以现代化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为目标 | 第90-95页 |
5.4.1 港口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91-9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