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钒酸铵碳热还原制备氮化钒基础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钒的基本性质 | 第12-17页 |
1.1.1 钒的性质 | 第12页 |
1.1.2 钒的化合物 | 第12-13页 |
1.1.3 钒的应用 | 第13-17页 |
1.2 钒资源分布 | 第17页 |
1.3 多钒酸铵的基本性质 | 第17-18页 |
1.4 氮化钒的作用及应用 | 第18-22页 |
1.4.1 氮化钒添加剂对钢性能的影响 | 第18-20页 |
1.4.2 氮化钒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4.3 氮化钒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 第21页 |
1.4.4 其他用途 | 第21-22页 |
1.5 氮化钒的制备 | 第22-26页 |
1.5.1 高温制备法 | 第22-24页 |
1.5.2 低温制备法 | 第24-26页 |
1.5.3 氮化钒目前生产存在问题 | 第26页 |
1.6 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6.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26页 |
1.6.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实验原理与方法 | 第28-42页 |
2.1 多钒酸铵分解机理 | 第28-29页 |
2.2 钒的化合物热力学特征 | 第29-31页 |
2.2.1 钒氧化物热力学 | 第29-30页 |
2.2.2 钒的碳化物热力学 | 第30页 |
2.2.3 钒的氮化物热力学 | 第30-31页 |
2.3 碳热还原热力学特征 | 第31-32页 |
2.3.1 高价态钒氧化物还原热力学 | 第31页 |
2.3.2 低价态钒氧化物还原热力学 | 第31-32页 |
2.4 碳化反应热力学特征 | 第32页 |
2.5 氮化反应热力学特征 | 第32-33页 |
2.5.1 钒氧化物氮化反应热力学 | 第32-33页 |
2.5.2 钒碳化物氮化反应热力学 | 第33页 |
2.6 氮化产物氧化热力学 | 第33-35页 |
2.7 实验原料 | 第35-37页 |
2.8 实验步骤 | 第37-40页 |
2.8.1 实验准备阶段 | 第37-39页 |
2.8.2 还原氮化阶段 | 第39-40页 |
2.8.3 氮化机理研究阶段 | 第40页 |
2.9 分析与检测 | 第40-42页 |
第3章 氮化钒的制备 | 第42-52页 |
3.1 配碳量对碳热还原的影响 | 第42-46页 |
3.2 氮化温度对碳热还原的影响 | 第46-48页 |
3.3 氮化时间对碳热还原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 氮气流量对碳热还原的影响 | 第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4章 氮化钒制备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机理 | 第52-68页 |
4.1 碳热还原氮化过程分析 | 第52-60页 |
4.1.1 碳热还原过程分析 | 第52-56页 |
4.1.2 氮化过程分析 | 第56-60页 |
4.2 差热及热重分析 | 第60-63页 |
4.2.1 实验过程 | 第60页 |
4.2.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0-63页 |
4.3 动力学分析 | 第63-66页 |
4.3.1 非等温动力学方程 | 第63-64页 |
4.3.2 还原反应动力学 | 第64-65页 |
4.3.3 复合反应动力学 | 第65-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项目与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