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新型耐高温双层聚酰亚胺中空纤维阻尼复合材料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课题的提出以及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1.1 课题的提出第10页
        1.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1.聚酰亚胺的合成第12页
        1.2.2 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第12-13页
    1.3 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过滤膜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1 聚酰亚胺纤维的纺制方法第13-14页
        1.3.2 一步法纺制聚酰亚胺纤维第14-16页
        1.3.3 两步法纺制聚酰亚胺纤维第16-17页
    1.4 聚酰亚胺的阻尼性能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1 高分子阻尼性能的原理及测试方法第17页
        1.4.2 聚酰亚胺阻尼性能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5 橡胶作为增韧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1.5.1 橡胶增韧的机理第18-19页
        1.5.2 橡胶增韧的研究与进展第19-20页
    1.6 完成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0-21页
        1.6.1 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页
        1.6.2 课题的创新点第20-21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1-27页
    2.1 原料规格及来源第21页
    2.2 设备仪器第21页
    2.3 中空纤维阻尼材料的制备第21-24页
        2.3.1 P84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第21-22页
        2.3.2 NBR/ACM/PVC三组分共混改性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第22页
        2.3.3 复合双层耐高温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第22-23页
        2.3.4 橡胶共混改性的P84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第23-24页
    2.4 性能测试方法第24-25页
        2.4.1 中空纤维形态结构表征第24-25页
        2.4.2 中空纤维红外光谱(FT-IR)表征第25页
        2.4.3 中空纤维阻尼性能测试方法第25页
    2.5 对比分析方法第25-27页
第3章 聚酰亚胺中空纤维阻尼材料的研究第27-33页
    3.1 P84中空纤维材料阻尼性能研究第27-30页
        3.1.1 固含量对P84中空纤维膜阻尼性能的影响第27-28页
        3.1.2 固含量对P84平板膜阻尼性能的影响第28-29页
        3.1.3 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与平板膜阻尼性能的对比第29-30页
    3.2 P84中空纤维膜的结构与形态第30-31页
    3.3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4章 复合双层耐高温中空纤维阻尼材料的研究第33-41页
    4.1 复合双层耐高温中空纤维阻尼材料的结构及形态第33-35页
    4.2 复合双层耐高温中空纤维阻尼性能的实验研究第35-39页
        4.2.1 复合双层耐高温中空纤维的双层结构对其阻尼的影响第35-37页
        4.2.2 内芯层不同共混比对阻尼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第37-38页
        4.2.3 外芯层固含量对阻尼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第38-39页
    4.3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5章 聚酰亚胺中空纤维阻尼材料的共混改性研究第41-62页
    5.1 共混改性聚酰亚胺中空纤维阻尼材料结构及形态第42-45页
        5.1.1 共混改性对中空纤维结构与形态的影响第42-43页
        5.1.2 纺丝头尺寸对中空纤维结构与形态的影响第43-44页
        5.1.3 橡胶材料的不同对中空纤维结构与形态的影响第44-45页
    5.2 NBR/ P84/PVC共混改性中空纤维材料阻尼性能研究第45-52页
        5.2.1 NBR/ P84/PVC共混比对阻尼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第45-48页
        5.2.2 共聚物固含量对阻尼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第48-51页
        5.2.3 纺丝头孔径对共混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第51-52页
    5.3 ACM/ P84/PVC共混改性中空纤维材料阻尼性能研究第52-56页
        5.3.1 ACM / P84/PVC共混比对阻尼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第52-54页
        5.3.2 纺丝头孔径对阻尼性能的影响第54-56页
    5.4 共混添加橡胶材料的不同对阻尼性能的影响第56-57页
    5.5 红外光谱表征共混物的相容第57-59页
    5.6 本章小结第59-6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6页
    6.1 结论第62-65页
    6.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e3O4/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
下一篇:大面积石墨烯网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新能源与污染物去除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