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2 前置诱导轮的设计 | 第15-26页 |
2.1 前置诱导轮的作用 | 第15页 |
2.2 前置诱导轮的主要设计参数及研究方案 | 第15-18页 |
2.2.1 诱导轮叶片数的选取 | 第15-16页 |
2.2.2 诱导轮叶片包角的方案探讨 | 第16-17页 |
2.2.3 诱导轮叶片出口与叶轮叶片进口相对周向位置的设计 | 第17-18页 |
2.3 诱导轮的内部流动数值分析 | 第18-25页 |
2.3.1 数值模拟计算的基本理论与控制方程 | 第18-23页 |
2.3.2 诱导轮叶片数和包角对诱导轮的影响 | 第23-25页 |
2.3.3 诱导轮叶片出口与叶轮叶片进口相对周向位置对诱导轮的内部性能影响分析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前置诱导轮对高速离心泵叶轮内部流动影响的数值计算 | 第26-34页 |
3.1 前置诱导轮高速离心泵水力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分析 | 第26-28页 |
3.1.1 几何模型与三维建模 | 第26-27页 |
3.1.2 网格划分与无关性分析 | 第27-28页 |
3.2 高速离心泵单相流动数值计算的边界条件 | 第28-29页 |
3.3 无诱导轮的离心泵水力性能 | 第29-30页 |
3.4 诱导轮的叶片数和包角对高速离心泵叶轮的水力性能影响分析 | 第30-32页 |
3.5 诱导轮叶片出口与叶轮叶片进口的相对周向角度对高速离心泵水力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32-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前置诱导轮的高速离心泵内部空化流动数值模拟 | 第34-45页 |
4.1 高速离心泵空化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34-38页 |
4.1.1 无诱导轮高速离心泵的内部空化流动现象 | 第34-35页 |
4.1.2 诱导轮叶片数与包角变化对高速离心泵内部空化的影响 | 第35-38页 |
4.1.3 诱导轮叶片出口与叶轮叶片的周向夹角对高速离心泵的内部空化影响 | 第38页 |
4.2 高速离心泵内部空化发展过程分析 | 第38-43页 |
4.2.1 无诱导轮的高速离心泵内部空化发展及特性分析 | 第38-41页 |
4.2.2 前置诱导轮高速离心泵内部的空化发展及特性分析 | 第41-42页 |
4.2.3 高速离心泵内部空化发展的外特性分析 | 第42-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5 空化发展过程中高速离心泵的压力脉动特性探究 | 第45-58页 |
5.1 高速离心泵蜗壳内部压力脉动随空化发展的变化性能 | 第46-53页 |
5.1.1 无诱导轮高速离心泵的蜗壳压力脉动特性探究 | 第46-50页 |
5.1.2 前置诱导轮高速离心泵的蜗壳压力脉动特性探究 | 第50-53页 |
5.2 高速离心泵蜗壳隔舌的压力脉动随空化发展的变化性能 | 第53-55页 |
5.2.1 无诱导轮高速离心泵的隔舌压力脉动特性探究 | 第53-54页 |
5.2.2 前置诱导轮高速离心泵的隔舌压力脉动特性探究 | 第54-55页 |
5.3 高速离心泵出口压力脉动随空化发展的变化性能 | 第55-56页 |
5.3.1 无诱导轮高速离心泵的出口压力脉动特性探究 | 第55-56页 |
5.3.2 前置诱导轮高速离心泵的出口压力脉动特性探究 | 第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58-59页 |
6.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