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我国诉调对接机制及其问题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11页
    一 选题意义第8-9页
    二 与选题相关的理论综述第9页
    三 研究方法第9-11页
第一章 诉调对接机制概述第11-19页
    第一节 诉调对接机制的概念和特点第11-16页
        一 诉调对接机制的概念第11-13页
        二 诉调对接机制的特点第13-16页
    第二节 诉调对接机制的法理基础和价值分析第16-19页
        一 诉调对接机制的法理基础第16-17页
        二 诉调对接机制的价值分析第17-19页
第二章 诉调对接机制建立的原因分析第19-30页
    第一节 历史原因第19-24页
        一 无讼是求的传统伦理观念第19-20页
        二 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经验第20-24页
    第二节 时代原因第24-30页
        一 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24-26页
        二 法院审判压力空前增大第26-27页
        三 司法理念和司法政策转变第27-30页
第三章 我国诉调对接机制的现状及问题第30-38页
    第一节 我国诉调对接机制的司法实践考察第30-32页
        一 北京市的诉调对接实践第30-31页
        二 上海市的诉调对接实践第31页
        三 江苏省的诉调对接实践第31-32页
        四 重庆市的诉调对接实践第32页
    第二节 我国诉调对接机制存在的问题第32-38页
        一 调解存在随意性第33-34页
        二 诉前调解协议的效力不确定第34-35页
        三 保障制度不健全第35-36页
        四 法律依据不充分第36-38页
第四章 对完善我国诉调对接机制的思考第38-47页
    第一节 对诉调对接机制的反思第38-39页
        一 诉调对接机制是否影响司法独立第38页
        二 诉调对接机制是否影响司法的被动性第38-39页
    第二节 诉调对接机制的域外考察第39-42页
        一 域外相关制度介绍第39-42页
        二 域外相关制度的启示第42页
    第三节 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的几点建议第42-47页
        一 完善相关的立法规范第42-44页
        二 构建系统、协同的诉调对接平台第44-45页
        三 建立纵向和横向的对接体系第45页
        四 建立诉调对接机制的保障制度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肾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
下一篇: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