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有机太阳能电池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第14-15页 |
1.4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退火工艺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 | 第18-28页 |
2.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伏原理 | 第18-21页 |
2.1.1 吸收入射光子产生激子 | 第18-19页 |
2.1.2 激子扩散 | 第19页 |
2.1.3 电荷分离 | 第19-20页 |
2.1.4 电荷传输与收集 | 第20-21页 |
2.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参数 | 第21-22页 |
2.3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分类 | 第22-25页 |
2.3.1 单层有机太阳能电池 | 第22-23页 |
2.3.2 双层异质结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 | 第23-24页 |
2.3.3 体异质结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 | 第24页 |
2.3.4 倒置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 | 第24-25页 |
2.3.5 叠层结构有机太阳能电池 | 第25页 |
2.4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界面修饰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及测试平台 | 第28-38页 |
3.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介绍 | 第28-32页 |
3.1.1 真空蒸镀 | 第28-29页 |
3.1.2 旋涂 | 第29-31页 |
3.1.3 喷涂 | 第31-32页 |
3.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流程 | 第32-36页 |
3.3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测试平台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溶剂挥发退火对聚噻吩与富勒烯太阳能电池光活性层的影响及其机理 | 第38-50页 |
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38-39页 |
4.2 器件制备 | 第39-42页 |
4.2.1 旋涂时间优化 | 第40-41页 |
4.2.2 旋涂转速优化 | 第41-42页 |
4.3 极性溶剂挥发退火处理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42-48页 |
4.3.1 甲醇溶剂挥发退火处理对器件的性能影响 | 第42-43页 |
4.3.2 其他四种极性溶剂挥发退火处理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43-46页 |
4.3.3 薄膜表面形貌AFM表征 | 第46-47页 |
4.3.4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模型仿真及测试 | 第47-48页 |
4.4 极性溶剂特性参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溶剂挥发退火对喷涂制备的电极边界形貌影响及其机理 | 第50-58页 |
5.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50-51页 |
5.2 电极制备 | 第51-52页 |
5.3 喷涂参数优化 | 第52-53页 |
5.4 溶剂挥发退火对电极的影响 | 第53-57页 |
5.4.1 溶剂挥发退火对电极的方阻及宽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5.4.2 溶剂挥发退火对电极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5.4.3 溶剂挥发退火对电极边界组分的影响 | 第55-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总结 | 第58页 |
6.2 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