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级分布式局部网络拓扑测量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5-18页 |
第2章 研究局部网络拓扑测量的相关知识 | 第18-27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基于TRACEROUTE的拓扑测量技术 | 第18-20页 |
2.2.1 traceroute技术简介 | 第18-19页 |
2.2.2 大规模traceroute测量技术 | 第19-20页 |
2.3 局部网络拓扑结构 | 第20-21页 |
2.3.1 局部网络内部拓扑结构 | 第20-21页 |
2.3.2 局部网络对外连接IP地址 | 第21页 |
2.4 关于拓扑结构的图分析理论 | 第21-23页 |
2.4.1 基于节点度的图分析 | 第22页 |
2.4.2 基于节点距离的图分析 | 第22-23页 |
2.5 半监督聚类 | 第23-26页 |
2.5.1 基于约束的半监督聚类 | 第23-24页 |
2.5.2 半监督聚类中距离计算 | 第24-25页 |
2.5.3 聚类评价标准 | 第25-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分布式测量平台搭建与使用 | 第27-43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测量点收集与分析 | 第27-30页 |
3.2.1 测量点收集 | 第27-28页 |
3.2.2 测量点拓扑关系分析 | 第28-30页 |
3.3 分布式测量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第30-36页 |
3.3.1 设计分布式测量平台 | 第30页 |
3.3.2 设计规则集 | 第30-32页 |
3.3.3 自动生成测量点配置文件 | 第32-34页 |
3.3.4 高并发执行测量任务 | 第34-35页 |
3.3.5 拓扑结果可视化 | 第35-36页 |
3.4 局部网络测量实验 | 第36-42页 |
3.4.1 局部网络测量任务 | 第38页 |
3.4.2 局部网络测量实验结果 | 第38-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局部网络目的IP地址集生成算法 | 第43-51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局部网络拓扑分析 | 第43-45页 |
4.3 目的IP地址选择算法 | 第45-48页 |
4.3.1 超级节点 | 第45-46页 |
4.3.2 目的IP地选择算法 | 第46-48页 |
4.4 局部网络拓扑测量实验 | 第48-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基于半监督聚类的测量任务选取算法 | 第51-62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局部网络对外连接IP地址的拓扑特征 | 第51-53页 |
5.3 测量任务选择算法 | 第53-56页 |
5.3.1 测量任务选择流程设计 | 第53-54页 |
5.3.2 初始待测任务集 | 第54页 |
5.3.3 基于半监督聚类的任务聚合算法 | 第54-56页 |
5.4 测量任务选择算法中参数设置 | 第56-58页 |
5.4.1 样本属性集的选取和距离计算方法 | 第56-57页 |
5.4.2 距离阈值 | 第57页 |
5.4.3 待测任务集规模 | 第57-58页 |
5.5 测量任务选择算法的实验及评价 | 第58-61页 |
5.5.1 测量任务选择算法拓扑发现能力分析 | 第58-59页 |
5.5.2 半监督聚类性能分析 | 第59-6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