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6页 |
1.1.1 空腹式石拱桥的起源与发展 | 第10-13页 |
1.1.2 空腹式石拱桥常见病害及成因 | 第13-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1 国内外拱桥加固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空腹式石拱桥常用加固方法 | 第17-18页 |
1.2.3 典型石拱桥加固案例 | 第18-21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国道G208司庄二桥维修加固方案与分析 | 第22-34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22-23页 |
2.2 桥梁主要病害及维修加固方案 | 第23-25页 |
2.2.1 危桥现状 | 第23-24页 |
2.2.2 维修加固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2.3 维修加固要点 | 第25-27页 |
2.3.1 三铰拱改建为两铰拱 | 第25-26页 |
2.3.2 立墙增大截面加固 | 第26页 |
2.3.3 恢复腹拱拱上结构并且重做桥面铺装和微表处 | 第26页 |
2.3.4 更换伸缩缝 | 第26页 |
2.3.5 混凝土局部病害修补 | 第26-27页 |
2.4 桥梁加固仿真分析 | 第27-32页 |
2.4.1 模型建立 | 第27页 |
2.4.2 加固前后仿真分析 | 第27-29页 |
2.4.3 加固前后仿真分析结果 | 第29-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国道G208司庄二桥两侧腹拱局部精细化分析 | 第34-46页 |
3.1 两铰拱与三铰拱体系受力差异性研究 | 第34-38页 |
3.1.1 挠度理论分析方法 | 第35-37页 |
3.1.2 受力特点 | 第37-38页 |
3.2 司庄二桥腹拱概况 | 第38-40页 |
3.3 局部精细化分析模型建立 | 第40-41页 |
3.3.1 单元描述及建模参数 | 第40页 |
3.3.2 建模过程 | 第40-41页 |
3.4 司庄二桥腹拱加固前后受力分析 | 第41-45页 |
3.4.1 自重作用下结构的受力对比 | 第41-42页 |
3.4.2 温度荷载作用下受力对比 | 第42页 |
3.4.3 重车荷载作用下受力 | 第42-44页 |
3.4.4 三铰拱破坏过程分析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基于实测车辆荷载的桥梁承载能力评价 | 第46-58页 |
4.1 桥梁承载能力评价的基本方法 | 第46-49页 |
4.1.1 国内桥梁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 第46-48页 |
4.1.2 美国桥梁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 第48-49页 |
4.1.3 中美方法对比 | 第49页 |
4.2 司庄二桥运营阶段车辆荷载特点 | 第49-53页 |
4.2.1 车辆荷载调查 | 第49-51页 |
4.2.2 车型特点 | 第51-52页 |
4.2.3 车速特点 | 第52页 |
4.2.4 车重特点 | 第52-53页 |
4.3 实测最不利车辆荷载下桥梁承载能力评价 | 第53-56页 |
4.3.1 最不利车辆荷载工况确定 | 第53页 |
4.3.2 最不利车辆荷载下桥梁承载能力评价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1. 已发表论文 | 第62页 |
2. 参与的项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