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1 大跨长联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2 连续梁桥施工合龙段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大跨长联连续梁桥监控后评价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大跨长联连续梁桥施工控制 | 第17-42页 |
2.1 大跨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方法 | 第17-25页 |
2.1.1 按控制思路划分控制方法 | 第17-18页 |
2.1.2 按控制模式划分控制方法 | 第18-19页 |
2.1.3 按参数识别方式划分控制方法 | 第19页 |
2.1.4 大跨长联连续梁桥施工控制 | 第19-25页 |
2.2 工程概况 | 第25-29页 |
2.2.1 主桥桥型布置 | 第25-26页 |
2.2.2 主桥设计参数 | 第26-27页 |
2.2.3 主桥施工控制仿真分析-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7-29页 |
2.3 大跨长联连续梁桥线形控制 | 第29-37页 |
2.3.1 线形控制系统 | 第29-33页 |
2.3.2 主桥线形控制结果 | 第33-37页 |
2.4 大跨长联连续梁桥应力控制 | 第37-40页 |
2.4.1 应力控制系统 | 第37-39页 |
2.4.2 主桥应力控制结果 | 第39-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3 大跨长联连续梁桥合龙方案优化 | 第42-48页 |
3.1 连续梁桥合龙段的一般构造及合龙工序概述 | 第42页 |
3.2 大跨长联连续梁桥多种合龙方案比选介绍 | 第42-43页 |
3.3 多种合龙方案计算结果比较 | 第43-47页 |
3.3.1 多种合龙方案成桥应力比较 | 第43-45页 |
3.3.2 合龙顺序对成桥累计位移的影响分析 | 第45-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大跨长联连续梁桥监控后评价 | 第48-63页 |
4.1 大跨长联连续梁桥施工监控后评价体系 | 第48-56页 |
4.1.1 大跨长联连续梁桥施工监控后评价指标 | 第48-49页 |
4.1.2 大跨长联连续梁桥施工监控后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49-54页 |
4.1.3 大跨长联连续梁桥施工监控后评价指标权重的建立 | 第54-55页 |
4.1.4 综合评价 | 第55-56页 |
4.2 潮白河特大桥施工监控后评价 | 第56-61页 |
4.2.1 主梁线形评价 | 第57-58页 |
4.2.2 主梁应力评价 | 第58-59页 |
4.2.3 施工工期评价 | 第59-60页 |
4.2.4 综合评价 | 第60-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1 结论 | 第63-64页 |
2 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