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半导体的光催化原理 | 第12-13页 |
1.3 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4 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1.4.1 微乳液法 | 第15页 |
1.4.2 溶胶-凝胶法 | 第15页 |
1.4.3 沉淀法 | 第15页 |
1.4.4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15页 |
1.4.5 固相法 | 第15-16页 |
1.4.6 水热/溶剂热法 | 第16页 |
1.5 CdS光催化剂改性方法 | 第16-17页 |
1.5.1 形貌和颗粒大小 | 第16页 |
1.5.2 贵金属沉积 | 第16-17页 |
1.5.3 离子掺杂改性 | 第17页 |
1.5.4 金属半导体之间相互耦合 | 第17页 |
1.6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L-天冬酰胺辅助水热法合成CdS及Au/CdS微纳米材料 | 第19-33页 |
2.1 引言 | 第19-2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0-23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0-21页 |
2.2.2 光催化剂制备 | 第21-22页 |
2.2.3 样品的表征 | 第22页 |
2.2.4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22-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31页 |
2.3.1 样品的XRD分析 | 第23-24页 |
2.3.2 对样品结构和形貌的分析 | 第24-25页 |
2.3.3 样品的元素分布图及EDX能谱分析 | 第25-26页 |
2.3.4 样品的UV-visDRS图谱分析 | 第26-28页 |
2.3.5 样品的XPS分析 | 第28-29页 |
2.3.6 样品的荧光光谱(PL)的分析 | 第29页 |
2.3.7 样品的吸附-脱附曲线 | 第29-30页 |
2.3.8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30-31页 |
2.4 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甘露醇辅助水热法合成CdS及Au/CdS微纳米材料 | 第33-45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4页 |
3.2.2 光催化剂制备 | 第34-35页 |
3.2.3 样品的表征 | 第35页 |
3.2.4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3.3.1 样品的XRD分析 | 第35-36页 |
3.3.2 对样品结构和形貌的分析 | 第36-37页 |
3.3.3 样品的元素分布图及EDX能谱分析 | 第37-38页 |
3.3.4 样品的UV-visDRS图谱分析 | 第38-39页 |
3.3.5 样品的XPS分析 | 第39-40页 |
3.3.6 样品的荧光光谱(PL)的分析 | 第40-41页 |
3.3.7 样品的吸附-脱附曲线 | 第41-42页 |
3.3.8 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42-43页 |
3.4 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Ag_3PO_4/CdS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5-55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5-46页 |
4.2.2 光催化剂制备 | 第46-47页 |
4.2.3 样品的表征 | 第47页 |
4.2.4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4.3.1 样品的XRD分析 | 第47-48页 |
4.3.2 对样品结构和形貌的分析 | 第48-49页 |
4.3.3 样品的UV-visDRS图谱分析 | 第49-50页 |
4.3.4 样品的XPS分析 | 第50-52页 |
4.3.5 样品的荧光光谱(PL)的分析 | 第52页 |
4.3.6 样品的吸附-脱附曲线分析 | 第52-53页 |
4.3.7 光催化分解水性能分析 | 第53-54页 |
4.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56页 |
5.2 创新点 | 第56页 |
5.3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