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赐风景油画的意象语言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1.1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苏天赐风景油画中意象概念的解读 | 第15-18页 |
2.1 油画中意象概念的提出 | 第15-16页 |
2.2 苏天赐风景油画与意象的关联 | 第16-18页 |
第3章 苏天赐风景油画意象语言的演化过程 | 第18-29页 |
3.1 初步探索(1943年——1978年) | 第18-20页 |
3.2 中期拓展(1979年——1986年) | 第20-24页 |
3.3 成熟与再延展(1987年——2006年) | 第24-29页 |
第4章 苏天赐意象风景油画的成因 | 第29-41页 |
4.1 质朴的自然情怀与感悟 | 第29-30页 |
4.1.1 自然的感召 | 第29页 |
4.1.2 江南地域的滋养 | 第29-30页 |
4.2 林风眠绘画理念的影响 | 第30-33页 |
4.2.1 林风眠“中西调和”的绘画理念 | 第30-31页 |
4.2.2 林风眠对苏天赐的影响 | 第31-33页 |
4.3 西方艺术的影响 | 第33-37页 |
4.3.1 波提切利和拉斐尔的线条 | 第33页 |
4.3.2 柯罗和莫奈的风景绘画 | 第33-36页 |
4.3.3 西方现代艺术的创新精神 | 第36-37页 |
4.4 中国传统艺术的启示 | 第37-41页 |
4.4.1 中国传统艺术的线条和造型 | 第37-38页 |
4.4.2 中国写意山水的意象 | 第38-41页 |
第5章 苏天赐风景油画的意象特征 | 第41-54页 |
5.1 以意构境 | 第41-44页 |
5.1.1 意与境 | 第41页 |
5.1.2 意境 | 第41-44页 |
5.2 以意生色 | 第44-47页 |
5.3 以意造型 | 第47-50页 |
5.4 以意抒写 | 第50-54页 |
5.4.1 主观感受的抒写 | 第50-52页 |
5.4.2 技法的抒写 | 第52-54页 |
第6章 苏天赐意象风景油画的价值与启示 | 第54-58页 |
6.1 艺术贡献与价值 | 第54-56页 |
6.1.1 艺术理念与贡献 | 第54-55页 |
6.1.2 艺术价值 | 第55-56页 |
6.2 启示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