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5-19页 |
1.4.1 乡土建筑的理论研究 | 第15-17页 |
1.4.2 傣族民居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1.4.3 基于生态学的乡土建筑研究 | 第19页 |
1.5 研究方法和过程 | 第19-23页 |
1.5.1 跨学科研究法 | 第19-21页 |
1.5.2 文献研究法 | 第21页 |
1.5.3 实地调研法 | 第21页 |
1.5.4 时空统合分析法 | 第21页 |
1.5.5 研究过程 | 第21-23页 |
1.6 论文研究创新点 | 第23-24页 |
1.7 论文框架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人类社会生态与生态位理论基础 | 第25-33页 |
2.1 生态学理论 | 第25-28页 |
2.1.1 自然生态和生态学 | 第25页 |
2.1.2 从自然生态到人类生态 | 第25-26页 |
2.1.3 从自然生态到社会生态 | 第26-27页 |
2.1.4 人类社会生态视角下的乡土聚落解析 | 第27-28页 |
2.2 人类社会生态系统 | 第28页 |
2.2.1 自然生态系统 | 第28页 |
2.2.2 社会生态系统 | 第28页 |
2.3 生态位理论 | 第28-31页 |
2.3.1 生态位的概念 | 第28-29页 |
2.3.2 聚落的“自然生态位”和“社会生态位” | 第29-30页 |
2.3.3 基础生态位及其变迁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自然生态位下的传统乡土聚落形态特征及演变 | 第33-45页 |
3.1 农业文明的底色 | 第33-35页 |
3.1.1 傣族传统文化的特质 | 第33-34页 |
3.1.2 宗教文化与政治的互动 | 第34页 |
3.1.3 血缘和地缘的集群 | 第34-35页 |
3.2 传统聚落形态的特征 | 第35-40页 |
3.2.1 乡村聚落的形态特征 | 第35-36页 |
3.2.2 早期集镇的形成 | 第36-37页 |
3.2.3 传统民居形态特征 | 第37-40页 |
3.3 传统傣族聚落生态位分析 | 第40-44页 |
3.3.1 自然资源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2 区域文化的交融 | 第42-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社会生态位下的当代乡土聚落特征及演变 | 第45-61页 |
4.1 当代文明的底色 | 第45-46页 |
4.1.1 当代社会转型的表现 | 第45页 |
4.1.2 当代转型下的社会资源 | 第45-46页 |
4.2 基于市场逻辑的地域生态系统的重构 | 第46-47页 |
4.2.1 地域生态系统的概念 | 第46-47页 |
4.2.2 地域生态系统的重构 | 第47页 |
4.3 基于地域生态系统的聚落生态位分析 | 第47-59页 |
4.3.1 研究对象的选取与分类 | 第48-49页 |
4.3.2 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 第49-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当代不同生态位下的乡村聚落演化路径 | 第61-95页 |
5.1 自然生态位 | 第61-65页 |
5.1.1 平坝型 | 第61-62页 |
5.1.2 山地型 | 第62-65页 |
5.2 产业生态位 | 第65-75页 |
5.2.1 旅游市场驱动下的傣族村落 | 第65-73页 |
5.2.2 工业化下的回傣村落 | 第73-75页 |
5.3 城镇化生态位 | 第75-80页 |
5.3.1 在地城镇化型 | 第75-77页 |
5.3.2 城市边缘型 | 第77-79页 |
5.3.3 城市化型 | 第79-80页 |
5.4 不同模式的对比分析 | 第80-93页 |
5.4.1 空间结构的变化 | 第80-82页 |
5.4.2 聚落形态的变化 | 第82-85页 |
5.4.3 民居形态的变化 | 第85-92页 |
5.4.4 社区和邻里关系的变化 | 第92-9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六章 傣族当代聚落演化的动力机制 | 第95-109页 |
6.1 外部环境影响机制 | 第95-103页 |
6.1.1 自然环境对聚落民居形态演变的作用机制 | 第95-97页 |
6.1.2 社会驱动力对聚落民居形态演变的作用机制 | 第97-103页 |
6.2 社区及民族内生机制的应变 | 第103-107页 |
6.2.1 文化认同 | 第103-105页 |
6.2.2 社区组织 | 第105-107页 |
6.3 内外机制作用下的当代聚落演变模式评价 | 第107-10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09-113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9-111页 |
7.1.1 傣族当代乡土聚落转型演化的特征、规律与机制综合 | 第109-110页 |
7.1.2 傣族当代乡土聚落建设策略的反思与调整 | 第110-111页 |
7.2 研究不足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1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21-123页 |
附录B:图片索引 | 第123-127页 |